返回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关灯
护眼
第226章 天下追赃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来杨大人一定也缺少人手,只求对我二弟从轻发落。”

杨帆一声叹息,对王慧迪道:“王大人,法不容情,你二弟该如何判,自然有大明律法,不过,他这情况在整个案子里面,贪墨的还真就排不上号,所以若是流放,本官或许可以让他去永安都司。”

杨帆也是突然灵光一闪,有了一个念头。

永安都司比辽东更缺人,地广人稀,要迁移屯田过去,一般的百姓都不愿意。

郭桓案涉及极广,上至六部尚书,下至豪绅地主,这些人都要被查,既然如此,杨帆就想着将这些人,诛杀首恶,其家眷与其斩首,不如流放,成为永安都司的第一批屯田之人。

当然,这个事要等整个案子有了结果,才好上奏朱元璋。

王慧迪的病也装不下去了,当天就去请朱元璋准许他病愈办公。

朱皇帝差点没气笑了,不过在杨帆的斡旋下,还是准了王慧迪协助杨帆查案。

正如王慧迪预料的那样,这案子太复杂,锦衣卫加上大理寺,还有审刑司的吴庸等人。

即便这样,人手都不够,洗心革面的王慧迪为了给弟弟争取一条生路,直接吃住在了衙门,丝毫不敢有怠慢。

七日时间悄然流逝,应天城重开城门,准许城中之人出去。

洪武二十年一月中旬,朝会。

今日的朝会气氛十分凝重,因为已经彻查了多日的案子,终于有了眉目。

这段时间应天城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百姓没事不敢出门,官员更是战战兢兢,就怕锦衣卫登门,将人带走。

凡是被带走的官员,就没有一个能从诏狱里面出来的。

好一点自己遭殃,坏一点全家都被抓走,城中夜里小孩半夜啼哭不睡觉,大人就吓唬孩子“再哭”锦衣卫就来抓你了,孩子立刻就不敢哭了,可见锦衣卫在普通百姓的心中,有多吓人。

奉天殿上,四殿大学士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六部尚书里面的礼部尚书詹同、工部尚书赵俊,以及户部尚书楼覃聚在一起。

詹同朝楼覃竖起大拇指,赞道:“楼兄,沧海横流方显其本色,这户部都快被查个底朝天了,你楼尚书依旧屹立不倒,佩服,佩服!”

闻言,楼覃苦笑,说道:“别提了,长安侯这几日将户部的侍郎及以下的官员带走了七七八八,现在户部的人手不够,基本停摆了,本官还在强撑着。”

一旁的工部尚书赵俊也在抱怨,道:“麦大人被抓进去七日了,生死不知,工部的官员亦被抓走了五六成,再这么折腾下去,六部都没法运转了。”

说话间,赵俊望着不远处站在杨帆身边的王慧迪,不屑的说道:“王大人会钻营,见杨帆大权在握,跟着人家身边鞍前马后的,不知道的,以为他是杨家的家臣呢。”

他这边还在发牢骚,忽听云奇嘹亮的声音传来:“陛下驾到!”

朱元璋临朝,朝臣们不敢继续窃窃私语,回到自己的位置之后,山呼行礼。

此时,朱元璋的神情极为严肃,他年岁越大威严越重,朝中除了几个功勋老臣,还有杨帆这样的“刺头”,极少有人敢当面忤逆。

“今日早朝,咱不想商议政务,因为有一件案子,堵在咱的心口让咱吃不下,睡不好!”

朱元璋环视群臣,说道:“昨日案子已经审理完毕,京中该抓捕的官员全部抓捕入狱,咱让长安侯整理好,今天就给你们说一说,这案子有多严重,多惊人!”

杨帆手中捧着一沓文书,缓缓地走出来,向朱元璋行礼,然后转过身,高声说道:“此案为我大明开国以来,最大的腐败之案,其案情之严重,贪腐之多,之广,堪称历年来之罪,经过本官与大理寺、刑部、审刑司连日来的审理。”

“得出一个数字,以户部侍郎郭桓为核心,延展开的贪腐网,所贪腐之银两,换算成粮食,达三千四百万石!”

啊?

杨帆的话音落下,奉天殿内的百官炸了锅,谁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钱。

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瞪大眼睛,问道:“杨大人,这数字准确么?真有这么多?”

杨帆微微颔首,说道:“吴学士,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算了,若是真论起来,更多。”

吴伯宗等四殿大学士面面相觑,他们的确对杨帆的行径不满意,但是这一审理,得出的结果太触目惊心了。

三千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