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关灯
护眼
第235章 没有这杨屠户,咱就要吃带毛猪不成?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龙椅上,吓得群臣一哆嗦,他站起来指着毛骧,愣是气得没说出一句话来。

毛骧执掌亲军都尉府多年,深受朱元璋信任,这些年,亲军都尉府做得也不错,可朱元璋没想到,在彻查科举舞弊这么重要的案子上,毛骧竟然退缩了!

望着毛骧有些斑白的鬓角,朱元璋喝骂的话到了嘴边,却没有说出口。

老了!老了!

何止是朱元璋老了?毛骧也老了,年老带走了毛骧的意气风发,带走了毛骧的一腔热血,他退缩了,不再敢打敢拼。

朱元璋闭上了眼睛挥挥手,道:“你,下去吧。”

毛骧已经泪流满面,哭着喊道:“臣毛骧无能,让陛下失望,请陛下治罪!”

朱标唤来甲卫将毛骧带走,他担心朱元璋一怒之下,真的斩了毛骧。

待毛骧被带走之后,朝堂之中一片寂静。

过了好一会儿,刘三吾才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毛指挥使已经调查完,您看是否能恢复殿试?我大明的中榜士子们可都等着呢,再拖延下去,只会伤天下读书人的心啊!”

华盖殿大学士邵质亦站出来,劝说朱元璋道:“请陛下为大局考虑,春闱放榜多日,先后经过复查与亲军都尉府过问,这在我朝可是头一遭,如今水落石出,请陛下告知天下,以安民心。”

随着他们两个开头,陆续又有人站出来,请朱元璋将此事盖棺定论。

听着他们滔滔不绝的话,朱元璋只觉得一股热血冲上头顶,身子忽然一歪!

朱标站在距离朱元璋最近的地方,朱元璋身子摇晃这一下,朱标的心都要跳出来,他赶忙冲上前,搀扶住朱元璋道:“父皇?您没事吧?”

朱元璋强撑着头疼,对眼巴巴望着他的群臣道:“此案容咱思量思量再议!退朝!”

随即朱标搀扶着朱元璋离开奉天殿,留下了神态各异的群臣。

见到朱元璋这样子,徐达、李善长等老臣皆忧心忡忡,既担忧朱元璋的身子,也担忧朱元璋接下来的动作。

他们太清楚朱元璋的性子了,二查科举舞弊,最信任的毛骧都派上去了,结果追查了七日,什么都没有查到,他岂能咽下这口气?

朱元璋未来会做什么,谁都不知道。

与徐达、李善长等老臣的担忧不同,刘三吾、张以宁等文臣,虽表面忧愁心里却乐开了花。

毛骧被他们的“礼物”吓住,不敢深入追查,直接退缩,明哲保身,基本就宣告此案子尘埃落定。

要知道,毛骧可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亲信,他都无功而返,这案子谁还敢接?谁还能查?

待殿试一开,洪武二十一年的中榜也就坐实,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阻力将大大减少。

刘三吾仿佛已经看到在将来,大明之后的皇帝,面对科举中榜大多都是江西、福建、浙江三省的士子,无奈认下的样子。

至于以上两种立场之外的官员,更多的是担心朱元璋的身子是不是不成了?

朱皇帝年纪大了,又忙于朝政,万一真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太子殿下就要接班?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谁不懂?他们在心里开始琢磨,为未来做打算。

天家没有家事,无论是天子成婚,还是天子的身体状况,都牵连着江山社稷,也牵连着无数人的前程。

乾清宫内,朱元璋躺在床榻上闭着眼,一旁太医在检查后小声说道:“陛下近日来思虑繁重,夜不能寐,今日急火攻心因此才有晕厥之症,臣为陛下取药煎服,不出两三日就可痊愈,不过……”

“刘太医尽管说。”见太医犹豫,朱标当即说道,

刘太医拱了拱手,道:“陛下毕竟年纪大了,要节劳,更要注意不可动怒了,否则这晕厥之症还会卷土重来。”

待刘太医离开之后,朱元璋才睁开眼,对朱标说道:“去,让魏国公与韩国公入宫,咱有事要与他们商议。”

朱标不敢耽搁,派人去叫还未走出皇宫的李善长与徐达。

寂静的内殿中,二人行礼落座,沉默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幽幽说道:“咱与你们两个,好些年没这么凑到一起了吧?”

李善长与徐达对视了一眼,李善长呵呵地笑了,道:“回上位,有……七八年了。”

李善长回到应天后,因为与杨帆起了不少冲突,最后决心装病明哲保身。

徐达常年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