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关灯
护眼
第242章 哭庙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会跑的。”

其实杨帆心里很期待张以宁与刘三吾会做蠢事,主动露出破绽,但两个老狐狸狡猾得很,迄今为止都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二人正说着,蒋瓛急匆匆地从外面走进来,道:“大人,城中有大批的士子,还有读书人汇聚!”

什么?

纪纲脸上露出一抹戾气,道:“他们的胆子不小,难道还想来围锦衣卫的衙门不成?”

蒋瓛摇了摇头,说道:“不,他们没来锦衣卫衙门,而是……往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去了。”

应天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最初作为东晋的学宫所在之地,后世事变迁夫子庙多次毁坏,又多次被重建,如今应天夫子庙乃是供奉与祭祀孔子的庙宇,受天下读书人的敬仰。

杨帆废除“衍圣公”称号后,夫子庙更是成了天下文人的心中寄托,许多读书人不远千里来到应天,就是为了一睹夫子庙的风采。

此时,应天城内的大部分南方士子、文人,以及翰林院的部分官员,国子监的儒生,齐聚夫子庙前,更有大批的百姓作为拥趸,簇拥着两家人,站在了夫子庙前大声呼喊鸣冤。

“诸位应天的父老乡亲,都来看看这可怜的两家人吧!锦衣卫副千户纪纲,手段毒辣,残害百姓,杀了两家的顶梁柱,留下老人与妻儿,他们要怎么活啊!”

一儒生站在前面,绘声绘色地添油加醋,讲述锦衣卫副千户纪纲的“暴行”。

此事当初纪纲回来复命的时候与杨帆说过,杨帆还因此告诫锦衣卫众人,没想到此事会成为对方反击的由头。

刘三吾、张以宁二人,站在众人的中央,待那儒生讲述完之后,刘三吾高声说道:“不止纪纲残暴,锦衣卫指挥使杨帆,倒行逆施,滥用刑罚,随意抓捕官员,长此以往,我大明将变成他杨帆的一言堂,老夫绝不可看着他肆意妄为!”

别看刘三吾年纪不小了,但声音洪亮,引起了不小的回应。

“刘大人说得没错,锦衣卫满城抓人,我等岂有好日子过?”

“杨帆大权独揽,残害忠良,不能让他继续放肆下去!”

“刘大人您说该怎么办吧?我们都跟着您一起办!”

……

见人们的情绪被煽动起来,刘三吾回头对着夫子庙拜了拜,道:“诸位有什么委屈不满,今日就对夫子说,吾等就在这里坐着,等陛下给我们一个说法,若是还让杨帆继续肆意妄为,今日我们不走了,走,进夫子庙,到大成殿外坐下!”

刘三吾、张以宁牵头,其余人陆续进去,有的进不去的就在外面坐下,然后口中开始嘟囔起来。

什么“乱臣贼子祸乱朝纲”,什么“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云云。

也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有人说着说着,竟掩面痛哭起来,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夫子庙内外哭成了一片。

皇宫,朱标今日送来了锦衣卫衙门递送上来的文书,包括二十八份供词,以及佐证证词的证据文书等。

奉天殿内,朱元璋正在仔细翻阅供词文书,眉头紧锁道:“看看,看看!查了两次查不出来,这一查出来,触目惊心,同考官里除了那几个持身中正的,竟都参与到科举舞弊之中!”

朱标微微颔首,说道:“的确令儿臣没想到,杨先生那边说,待明日还会送来新的证词与文书,父皇,这一桩案子牵扯出来的人可不少啊,您看在处置上……”

朱元璋冷哼一声,态度坚决:“敢将手伸到科举会试来,岂可轻饶,告诉杨帆,让他从重处罚!”

朱标暗叹口气,朱元璋这一句“从重处罚”,不知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了。

这时,奉天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毛骧急切的走了进来。

朱元璋望着恭敬行礼的毛骧,笑着问道:“毛骧,是不是杨帆那边的案子又有了大进展?要你亲自过来一趟?”

毛骧苦笑,说道:“陛下,案子还在审理,夫子庙那边出事了,刘三吾、张以宁等几位大人领着翰林院、国子监的人,以及许多南方士子,正在夫子庙痛哭!”

朱元璋微微一怔,旋即震怒,喝道:“他们好大的胆子,刘三吾,咱还没与他算账呢,他倒是先折腾起来了,他们去夫子庙哭什么?”

毛骧想了想,说道:“他们找来了两户百姓,声称这两户百姓家的顶梁柱被锦衣卫副千户纪纲杀害,另外,他们还声称锦衣卫横行跋扈,杨指挥使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