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猜到杨帆不会接受上策,当即说道:“既然小杨大人不想停下,那就说说中策,中策当放缓对女真三部的整合,支持其中一部分部落,让其互相争斗,你坐在后面观之,如此造成辽东之外争斗不断,需要大人掌控辽东抵御外敌之像,数年之内就不会有人对小杨大人发难了。”
养寇自重?
杨帆眉毛一挑,对刘伯温说道:“刘大人,若此事败露被陛下识破,你可知是什么罪名?”
刘伯温笑了笑,说道:“山高水远,陛下岂能事事都知晓?再说,合纵连横分化女真各部,谁又能指责你呢?只是此种行径毕竟不光彩,老夫才说是中策。”
顿了顿,刘伯温说道:“中策说完了咱们再说说下策,下策便是大人您主动上书,分割出一部分权力,将永安都司分离出去,以安朝廷之心!”
之所以说这是下策,因为永安都司如果换了人掌管,未来可能会出现掣肘杨帆的情况。
这样固然能让杨帆洗脱权臣的嫌疑,堵住朝中清流的嘴,却无异于给杨帆埋下了一个隐患。
那夜的情景在杨帆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朱元璋将奏疏浏览了一遍,脸上浮现起笑意。
“能者多劳,杨帆,你要三年,咱就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后咱要看到一个繁荣的辽东行省,也要看到一个稳定的永安都司!”
朱皇帝为此事一锤定音,同意再给杨帆三年时间,不过三年时间后朝廷将收回永安都司,分割杨帆在大明东北部的权柄。
杨伯成、吴沉等人虽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目的,但毕竟有了章程,三年后杨帆会交出一部分权柄,倒是也能接受。
一场庆功宴的风波,就此化解。
杨帆能急流勇退,主动出让权柄,也使得朱元璋的疑虑尽数消除。
庆功宴结束,群臣散去,杨帆却没有离开皇宫,而是去了坤宁宫探望马皇后。
十月初,应天还算不得冷,不过到了夜里,马皇后的宫殿内却关了门窗。
原本历史上的这时候,马皇后已经病逝,如今马皇后尚在,朱标也好好地活着,朱皇帝的戾气相较早些年消磨了许多。
朝政不少交给朱标与咨政的大学士,朱皇帝正在逐渐地让朱标走到台前,代替他。
有时候,朱元璋私下里甚至与马皇后说,哪一天大明取倭国,定东洋、西洋,他干脆退位,将皇位禅给朱标,带着马皇后游山玩水去,辛苦了一辈子就没好好享受过两天。
马皇后的情况比杨帆想象中要好很多,精神头不错,就是身子弱、畏冷。
杨帆与马皇后、朱婉儿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宫女来通禀,朱元璋召杨帆去武英殿议事,杨帆遂与马皇后告别,前往武英殿。
倭国安室奈美与杨帆寻求合作的事情,杨帆已经秘密奏报给朱元璋,正好趁着今日庆功宴入宫,他要与朱皇帝将此事敲定下来。
皇宫,武英殿。
朱标、徐达都在,徐达比前两年更加苍老了。
拄着拐杖须发皆白,见到杨帆后,徐达笑着说道:“还得是年轻人身子骨好,庆功宴上喝了那么多酒,还这般精神。”
杨帆迎了上去,道:“魏国公,年初吕先生送给您的药效果如何?我这次来京城吕先生还与我说,若是魏国公还需要,会再送一批过来。”
徐达点了点头,赞叹道:“吕先生不愧是当世名医,老夫吃了快半年,过去留下的旧伤暗疾好了七七八八,等你回辽东,请吕先生再送些来。”
他们正说着,朱元璋从后殿走出来,身后的云奇怀里还抱着一张地图,朱皇帝没有一句废话,道:“杨帆,你且说说,那倭国的女子具体与你说了什么?”
云奇忙着将地图悬挂起来,杨帆看了一眼,发现那地图是倭国的大致地形图。
“启禀陛下,安室奈美乃倭国南朝前任天皇长庆义女,这次来到大明想与我大明合作,利用大明的军力复仇,血洗北朝、南朝……”
杨帆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安室奈美的条件。
朱标听完感慨道:“那位长庆天皇当真能隐忍,成为僧侣隐忍多年,只为了等待机会复仇,为了复仇,连南朝覆灭也在所不惜。”
徐达闻言冷笑,说道:“复仇是真,贪慕富贵荣华也是真,若倭国南北朝统一,后龟山天皇能得到优待礼遇,他对倭国北朝充满敌意,一心抗击北朝,两国统一他能得到什么?与我大明合作不过不得已而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