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关灯
护眼
第384章 负荆请罪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启的话可谓推心置腹,也说出了这福建所有与海贸有关的官员现状。

他们的俸禄太少了,朱元璋制定的官员俸禄在明初的时候还算不错,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但随着大明立国二十七年,社会日渐稳定,经济不断发展,这俸禄便不够了。

廉洁中正的官员如陆行,过得苦哈哈,一年到头来家里人勉强度日,接济百姓便掏空了家底。

保有底线的官员如刘启、吴昭等,平庸却不干坏事,逢年过节旁人送些礼物,他们也不拒绝,日子过得滋润平淡。

再往下就是将手伸到了海贸利益里,从中牟利的,这种人在福建的官场上占据了非常多。

刘启真诚地对杨帆说道:“所以,杨大人要改变福建官场之现状,一个要靠严查,彻查不法之徒,一个要靠俸禄,这俸禄不可不改。”

吴昭扶着额头,头疼地说道:“刘大人,谈何容易?陛下制定的规矩,谁能说动?是你?还是我?”

说着,吴昭偷偷看了一眼杨帆,在座的人里能左右当今陛下想法的,就剩下杨帆了。

杨帆微微颔首,道:“福建省的官员俸禄,本官这几日曾详细看过,不止福建官员俸禄,其他地方的俸禄也有一样的问题,此事我会亲自写奏疏送往应天,诸位就不必再担心了。”

项隆、张正对视一眼,项隆高兴地说道:“下官替福建上下官员,谢杨大人!”

刘启、项隆、张正的配合,使得杨帆的调查越发深入,将调查的脚步迈入了三省市舶司内。

从洪武二十七年四月中旬,到洪武二十七年四月末,前后共缉捕了三省市舶司官员、吏员总计十五人。

又顺着这十五人调查下去,查出来与之勾结的官员九人,商贾十八家,可谓令人心惊肉跳。

在这段时间内,杨帆对于福建其他官员的调查也并未停下,陆陆续续又抓捕了十余人。

且调查的风暴已经从福建省扩散到了广东、浙江两省,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三省人心惶惶,民乱四起,更出现了暴民围攻县衙的事情,险些攻陷县衙。

又一道难题摆在了杨帆的面前,面对民乱,怎么办?

这看上去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有了民乱,镇压不就好了?问题是当前可不是乱世。

大明开国才二十七年,民乱因杨帆而起,别管是因为他查案还是因为他残暴不仁而起,杨帆都有责任。

若杨帆坐视不管,这民乱势必愈演愈烈,最后的结局大概是杨帆被召回京城。

若杨帆力排众议出兵,清剿发起民乱的暴民,势必会血流成河,这骂名谁来担负?

福州府,福州城,承宣布政使司衙门。

五月,春夜,凉风习习,杨帆望着一轮明月出神,王图则将这几日又闹出民乱的地方说给杨帆听。

“大人,浙江、广东又新出现三股民乱,属下认为,这不动兵怕是不行了。”

王图很清楚,民乱这矛头是冲着杨帆来的,杨帆若退缩,将会万劫不复。

纪纲微微颔首,也附和道:“大人,可修书一封送往应天,请应天准许您调遣兵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