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关灯
护眼
第394章 海贸奏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就在于绕过了吏部,将皇权直接触碰到了市舶司去。

之前市舶司官员的选拔,全都是由吏部来做的,这管理市舶司的官员、吏员之间,与皇帝隔着一个吏部。

若按照杨帆的提议,等于皇帝直接管着市舶司,可别小看国子监挑选出来的吏员。

他们不是官,但具体的事务全都是由他们来做的,有他们成为朱标的耳目,市舶司的一举一动可就没有那么容易糊弄朱标了。

杨帆微微一笑,对吕本说道:“吕大人,三大市舶司之贪腐有多严重,吕大人不会看不到吧?殿下亲自挑选可用之人去市舶司,利国利民,吕大人难道要反对?你安的什么心?”

吕本的脸色微微一变,看了一眼朱标,道:“殿下,臣没有要反对的意思,臣只是担心殿下的身体……”

朱标的神态平淡,挥挥手:“本宫知道,朝堂上各位大人畅所欲言,不必有顾虑,杨大人,你继续。”

杨帆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对市舶司官员的监督,需有三省监察御史参与,但还不够,若三省的监察御史渎职懈怠当如何?故臣建议,命三省锦衣卫,同样对市舶司行监察之事,锦衣卫只对殿下负责。”

杨帆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群臣的不满,无他,在场的大臣太明白锦衣卫的厉害了。

华盖殿大学士邵质眉头微蹙,说道:“杨大人,照你这么说,锦衣卫的权柄是否太大了?竟然能与监察御史平起平坐?”

邵质在对待宋讷、詹同等人的问题上坚决站在朱标这一边,但不意味着他会放松对锦衣卫的警惕,更不会坐视锦衣卫的权势膨胀。

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亦站出来,说道:“锦衣卫手段酷烈,天下官员无不知晓,怎好让锦衣卫在三省壮大?若是出了乱子,岂不是让殿下威名受损?”

其他的大臣也是各抒己见,不过总体来看,还是反对锦衣卫在三省增加职权的意见占多数。

杨帆也不恼怒,说道:“诸位大人说得有道理,不过杨帆有句话要问问诸位,若是不让锦衣卫监察,为何之前多年来,当地的监察御史都未发现海贸走私之猖獗?官商勾结之严重?”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反对他的大臣,道:“悍匪蒲忍一伙人,组织千人攻打福州城,福州城内上至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下至普通百姓,全都遭殃,而引狼入室者,正是福建的高官右布政使叶柄!”

杨帆不详细说,在场的官员也能想象得到,那群悍匪杀入城中,是何等危险混乱的局面。

邵质依旧坚持己见,道:“杨大人,这锦衣卫到了三省监督市舶司,谁又能监督锦衣卫?你可想过?”

杨帆微微一笑,道:“自然,三省的锦衣卫监督市舶司,更要监督巡查御史,而巡查御史反过来也可监督锦衣卫,邵大人觉得,可行否?”

邵质闻言微微一怔,沉默片刻,有才说道:“既然杨大人思虑周全,此事倒不是不可行。”

杨帆说服了邵质,继续说道:“殿下,这其二,便是由我大明官府主动组建船队,船队之中每次要分出固定的船只份额,给予民间的船只,不过,这合作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监察,依旧是锦衣卫与监察御史合作监察。”

朱标闻言微微颔首,不过旋即说道:“此法子好虽好,但是如何防止海贸走私?”

商队跟随官船出海,是需要缴纳赋税的,为了逃避赋税,民间的商船私自出海愿意冒险走私。

杨帆自然早有办法,道:“殿下,这正是臣要说的第三点,需严格管制商船,将能远航出海的船只登记造册,新造出的商船必须每一艘都要登记造册,严格打击海贸走私,不过,要保证海贸安全,要打击海贸走私,还需平定倭国,将海上的倭寇隐患彻底灭绝!”

这正是杨帆的判断,欲打击海贸走私,一方面需要健全制度,另一方面就是要倭寇再也闹腾不起来!

历史上,大明的沿海经常遭受倭寇的侵袭,这里面固然有倭寇狡诈凶残的原因,却未必没有东南沿海利益集团在里面搅动风云,断了官营商船出海的路,这海量的收益,自然进入了他们的口袋。

故杨帆就是要诛灭倭国,将倭国彻底变为大明的一个省,彻底稳住大明的海贸,稳住大明的命脉!

早朝结束,官员们三三两两离开皇宫。

杨帆本来准备立刻返回府邸,结果刚出宫门,就被邵质、吴伯宗的亲随请上了马车。

马车慢悠悠地离开,杨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