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关灯
护眼
第415章 不能让士兵流血又流泪!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直笑得嘴都合不拢了,道:“哎呀,长安侯果然高风亮节,哈哈哈哈!”

兵部尚书李澄也是松了一口气,赞道:“杨大人为大明考虑,为大明分忧,难得,难得!”

杨帆看都没有看严震直等人一眼,向朱标行礼,道:“殿下,臣还有一个请求,请殿下恩准!”

朱标微微一笑,说道:“杨大人有何请求?”

杨帆能主动将辽东的家底都拿出来平倭国,朱标打心眼里高兴,却听杨帆说道:“臣请从今年开始,减免辽东赋税三年!”

杨帆话音落下,奉天殿内一片寂静,朱标愣住了,严震直等人也愣住了。

礼部尚书李原名眉头微蹙,提醒杨帆,道:“杨大人,征伐倭国大明举全国之力,不能因为辽东出了粮饷,就要减免赋税吧?”

辽东这两年发展得越来越好,赋税也逐渐上缴提升,杨帆一张嘴就要减免赋税三年,谁能受得了?

严震直一改之前的嘴脸,冷哼一声,道:“长安侯好大的面子,减免赋税三年?凭什么?”

杨帆瞥了严震直与李原名一眼,道:“辽东三大营,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合计十二万人,这些人基本全都是辽东子弟,他们出战远征倭国,每战死一人,都需要给予他们抚恤,给予其家人银钱,他们每伤一人,都代表一家失去了一个壮劳力。”

“倭国南北朝战事混乱,死伤不知会有多少,辽东还要掏出粮草送往高丽,出人、出粮、出钱,此战过后,辽东几年的积累就会被消耗一空!”

辽东是掏空了家底,进攻倭国,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收取赋税的话,辽东百姓的负担就太沉重了,辽东不是不想交赋税,而是无法再交赋税,故杨帆才会提出减免赋税的请求。

谨身殿大学士严震直听完杨帆的话,下意识地看向户部尚书楼覃,道:“楼大人,你,怎么看?”

严震直在向楼覃求证杨帆说的话,毕竟,楼覃在银钱赋税的问题上,只说真话。

楼覃琢磨了片刻,轻声说道:“杨大人所言非虚,且还是建立在风调雨顺,对倭国战争能在一年之内打完的情况下,若战事持久,则情况会更甚。”

楼覃都这么说了,也就堵住了严震直的嘴,齐泰等人也没法再反驳杨帆。

朱标见群臣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等自己拿主意,朱标沉吟片刻,道:“此事,便依了长安侯所言,从今年开始,辽东减免三年赋税!”

辽东减免赋税,让很多官员不满,不过,当一个月后,大明正式出征倭国,当这消息传递出去后,百姓却没有过多的波澜。

老百姓的观念是朴素的,辽东军为大明出征,那可是玩命的勾当,也是开疆拓土的荣耀。

人家辽东军上下十几万人,奔赴倭国,减免辽东的赋税也是情理之中。

不减免辽东的赋税三年,那你们其他地方的人去倭国拼命?交赋税总比上战场来得轻松。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下旬。

朱元璋开启南巡,杨帆带领李景隆、徐辉祖、郭镇、耿瓛等年轻将官北归。

时隔一年的时间,杨帆终于再度返回辽东,在返回辽东的路上杨帆还去了北平府。

新都的营造比杨帆想象中还要快,预计不到年底,就能正式完成,到了那时候,距离大明迁都,也就不远了。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中旬。

杨帆抵达了阔别已久的辽东重镇——辽阳城,辽阳城上下官员齐齐来迎接他。

刘伯温须发皆白,拄着拐杖,人虽老迈但精神头却极好,看上去十分健硕。

女真各部内迁后,辽东的最大隐患被消除,刘伯温才算真的卸下了包袱。

辽东的冬日虽漫长,然刘伯温没了包袱反而身体一日好过一日,没事就去找吕复,还有王禑等人下棋对弈,好不快活。

刘伯温向杨帆遥遥行礼,道:“老夫刘伯温,率辽东上下官员,拜见杨大人!”

杨帆快步走过去,搀扶住刘伯温的手臂,笑着说道:“青田公,你这可是折煞我也,没有青田公坐镇,焉能有辽东今日之富足?”

杨帆与刘伯温同是仰面大笑,多年来的默契,多年来的共事,让这一对年龄相差不小的大明重臣,早已经成了莫逆之交。

与刘伯温一起来的,还有辽东承宣布政使司的文武官员,刘琏、夏时敏、夏元吉、解缙、蓝斌。

以及瞿能、沈炼、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