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私兵?”
后龟山天皇已经开始接触海贸走私,手里再有这三千人,未来无论怎样,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后半生大富大贵没问题。
解缙闻言,笑骂道:“身为君王却想着投降,还干起了走私的买卖,这倭国当真是一群虫豸!”
杨士奇的目光扫过文书,脸色变得精彩起来,说道:“大人,庞英还送来了消息,他说,晋王殿下正在筹备,要与您一同出征。”
什么?
杨帆微微一怔,取过文书端详起来,待看完文书的内容后,杨帆开始头疼,朱棡意气风发,已经不甘心于待在高丽,正琢磨着与杨帆同去倭国。
庞英在书信中称,朱棡甚至写好了奏疏,送往应天,请朱标准许。
解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道:“晋王殿下这不是在胡闹么?哪有镇守藩王离开藩地的道理?”
朱棡的确在胡闹,但这件事可不能等闲视之,以朱棡的脾气若是直接拒绝,非闹腾起来不可。
大军出征在即,高丽省又是明军重要的补给中转站,出了问题会影响全局。
杨帆左思右想,都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正头疼的时候,王图来禀报:有百姓前来拜见杨帆。
前来拜会杨帆的,自然不可能是普通百姓,为首者是两位老人家——裴仑、王显。
裴仑乃是西京平壤的百姓,王显也是那一片的老百姓,当初明军入高丽作战。
王显的女儿被侮辱,还是杨帆为其主持公道,赢得了高丽百姓的赞颂。
裴仑与杨帆更是大有渊源,如今裴仑的儿子裴坚,就在辽东军中任职,裴家父子还献出秦山山中的堪舆图,帮助明军绕过土罗城,直取土罗城后方雄关。
杨帆对裴氏一族心怀感激,当本官去与他们相见!”
裴仑、王显,以及二十余名百姓等待在路边,望着军容肃穆的辽东军,百姓们大气都不敢喘。
其中有一位老者有些担忧,说道:“裴老哥,杨大人日理万机,能有时间管我们的事情吗?”
裴仑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道:“能!杨大人当年我高丽还不是大明行省的时候,都能为我们做主,如今一样能!”
老者愁眉不展,说道:“可……可我听说那位主管田地的刘大人,与晋王殿下关系密切,这涉及晋王殿下,杨大人未必能帮我们。”
王显拍了拍老者,宽慰道:“刘老兄,别担心,当年我家女儿那事儿,杨大人都能我老汉讨回公道,这次涉及这么多人,他不会不管的。”
他们正说着,杨帆已经领着一众官员来了,离着很远,杨帆便高声道:“裴老先生,王老先生,什么风将你们二位吹过来了?”
裴仑、王显,以及其他的百姓纷纷向杨帆行礼,裴仑道:“老朽参见杨大人,能再度见到杨大人,老朽三生有幸!”
杨帆搀扶着裴仑、王显起身,往他们身后望了一眼,来的都是面色黑红,面容愁苦的庄稼人。
杨帆心中隐隐猜到了什么,说道:“裴老先生、王老先生,这里风沙大,我们寻一个安静的地方,有什么话好好说一说。”
裴仑与王显等人也不推辞,就在一处树林边安置了桌椅,一落座,王显便忍不住了。
“杨大人,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除了来找您,我们不知道还能找谁帮我们了!”
王显满心的苦涩,将他们受到的苦难,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杨帆。
此事的起因,在于高丽成为大明行省后,由于之前高丽的很多地主豪绅豢养奴隶,导致很多人没有土地,更不缴纳赋税。
朝廷根据大明的法度,将那些人解救出来成为普通人,然后发放土地,重新编纂黄册、鱼鳞册。
朝廷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实际落实的时候却出现了利用编纂之权,公然侵蚀百姓土地的事情。
裴仑、王显等百姓就遇见了这种情况,他们据理力争,却被刘兴打压。
不少人忍气吞声,忍受土地被占,息事宁人,也有人联合起来,不愿意屈服,然而他们的力量太薄弱,很多人想要去京畿开京告状,被人打得头破血流。
裴仑等人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求杨帆,只要杨帆肯管,他们就有得到公正的希望。
杨帆沉吟片刻,说道:“裴老先生,你们遭遇的这种情况在整个高丽省很普遍么?还是只有在西京一带频发?”
裴仑苦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