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关灯
护眼
第242章 水晶宫博览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花种植产区,而京师漕运也有支流通往房山,如果利用这些资源来制作棉布,成本说不定要比松江府的棉布还低。

    如果真的能在北方制造出更便宜的棉布,那京师百姓自然会选择北方的棉布。

    等从展馆出来,张纯发现这展馆其实根本就不大。

    主体建筑也就是隔壁楞严寺大雄宝殿大小。

    整个展馆甚至还不如隔壁楞严寺的僧舍大。

    可能是因为用了玻璃外墙,给人一种宏大的感觉。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展馆给张纯等人带来的震撼。

    铁为骨,玻璃穹顶。

    这两样东西,能铸炮的好钢,在几年前还是稀缺事物,先帝朝的时候抗倭的明军将领们,还在抱怨火器的钢材质量不过关。

    可现在能铸炮的钢材,都用来建造展馆立柱了。

    而去年还被当做西方奢侈品的玻璃,已经成了造房子的常用材料。

    仅仅是房山县的玻璃窑厂,苏泽帮着他们拉了一笔东宫的投资,厂房扩建之后,产量也已经提升到了一天一百方玻璃。

    ——

    次日,四月十八日。

    “号外号外!水晶宫博览会月底开幕!”

    水晶宫的说法,还是京师的报童们在贩卖的时候,给博览会展馆起的名字。

    但是很快,京师的百姓也开始用水晶宫来称呼展馆。

    进而就连报纸上,都开始用水晶宫这个名字。

    范宽风尘仆仆的走下马车,他是从直沽匆忙赶回京师的,就是为了参观月底开幕水晶宫博览会。

    而范宽的身份,也是今非昔比了。

    原本他只是范氏旁支的山人,靠着在京师做政治掮客,为范氏谋取利益。

    现在他是四大报之一的《商报》主编,一篇文章就能引起市场剧烈变化的大人物。

    《商报》的利润,在大同范氏诸多产业中是靠后的,但是现在就算赔本,大同范氏也会坚决的将《商报》办下去。

    不过范宽提前来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事情。

    这次博览会的机会,山西籍的商人都要来京,范宽准备办一件大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