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关灯
护眼
第226章 滚筒印刷机和未来的新军官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武监独立出来。”

苏泽点头说道:

“那就请仲化兄起草奏疏,苏某也会附署的。”

听到苏泽也要附署,沈鲤更安心了,他连忙起身告辞,返回国子监起草奏疏。

——

送走了沈鲤后,罗万化也忙着编辑新一期的报纸,苏泽回到座位上,看着上次的上疏的结算报告。

【皇帝同意在国子监设置武监,但是很快又将武监从国子监中独立出来。】

【两年后,武监培养出的新军官阶层,开始进入大明的军事系统。】

【五年后,新军官系统开始取代旧的卫所体系,代表勋贵和军官发声,大明的军事理论和技术迅速发展。】

【新军官团体和兵部文官团体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大明国祚+2】

只有国祚+2

苏泽想了想,应该就是最后那句话,新军官团体和文官团体的争斗,扣掉了一些国祚。

果不其然,军校是能够凝聚人心,培养出一个军官阶层的。

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近代军官团,是近代历史演变极其重要的一股力量,近代历史上很多执政集团就是军官集团。

而军官势力的崛起,必然要和现在掌握朝堂的文官集团产生冲突。

这是历史的大势。

当然,这都是很后面的事情了。

次日,国子监司业沈鲤上书,请求朝廷将武监从国子监独立出去办学。

紧接着苏泽也上书支持,两份奏疏飞速送到皇帝的案头。

这一次,四位阁臣都保持了沉默。

隆庆皇帝则毫不犹豫的批复了沈鲤的奏疏,下旨将国子监的部分区域独立出来,成立武监。

不过隆庆皇帝也明白其中的阻力,他听从苏泽奏疏的建议,将武监挂在兵部

果不其然,兵部内部的反对声浪小了很多。

隆庆皇帝对于上书的沈鲤很满意,将他的名字写在御书房的屏风上。

沈鲤已经算是“简在帝心”,日后如果有合适的位置,他就有升迁的机会了。

——

年关将近,报馆在腊月二十七出版了最后一期报纸后,也终于到了年节休刊的日子。

今年最后一期的《乐府新报》,同样印刷了彩版的年画,苏泽还在报纸里塞了一张红纸当做好彩头,订报的可以将红纸剪成窗。

今年京师的过年气氛要更浓了。

过年过年,有钱才叫过年,没钱就叫年关。

隆庆三年,对于朝廷来说,有太多的事情可以记入史书中,但是对于百姓来说,“隆庆三年,岁无灾”。

东胜卫的战事没有影响京师,米价的骚乱被太子轻易平定。

隆庆三年是个风调雨顺的年份,虽然有少数地方遭灾,但是绝大部分地方都丰收了。

京师的新鲜物件越来越多,很多东西的价格也越来越低。

特别是的价格,在经历了一轮过山车的大涨后,在年前突然疯狂下跌。

京师不少百姓也上街买过年。

苏泽锁了报馆,东宫那边早就放假了,他返回家中,赵令娴正挺着大肚子,指挥侍女家丁准备过年。

苏泽见到妻子迎了上去,妻子怀孕八个月,现在正是胎位稳固的时候。

苏泽明白孕妇也要适当的运动,所以并不反对妻子忙碌。

将监工的任务交给身边的侍女,赵令娴又拉着苏泽来到内书房。

内书房就是女主人的书房,是女主人处理家务的地方。

赵令娴拿出来一堆账册说道:

“相公,这是城外田庄,城内商铺,还有入股东宫店铺的年账。”

苏泽看着这些账册就有些头大,他摇头说道:

“账册有什么问题吗”

赵令娴摇头说道:

“苏府的账册,他们可不敢动手脚,这些账都没问题。”

赵令娴有些犹豫的说道:“相公,我那兄长今天又来过了。”

苏泽将妻子揽进怀里问道:“大舅兄又来借钱”

苏泽的这位大舅哥,他只在婚宴上见过,赵令允是妻子这一房的长子,但是读书不行。

妻子的脸色难看,是因为十天前赵令允上门借钱,赵令娴找苏泽商议后,借给了他一百银元。

赵令娴说道:

“相公你也知道那一百银元的事情。”

赵令娴小心的看着丈夫脸色,虽然她用的是嫁妆,而且这笔银子还是借的,但这种事情还是犯忌讳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