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后世那些明智的大国,会有核威慑、核平衡存在,但一旦有个疯狂的组织不顾一切使用核力量,那么就会造成天下大乱。”
所以在看不见的手之外,也必须有“看得见的手”,来调控平衡这一切,防止某些疯子的出现。
想到最后,赢政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只不过他的疑惑依旧存在。
那就是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
【第二个重要理论:分工。】
在一个工厂中,怎么能够极大地提高它的效率呢?】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第一章就讲了一个概念,叫做分工。】
【他认为分工是一个企业组织能够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能和成为一个优秀组织的一个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分工?大唐位面,
唐玄宗李隆基的眼神变得更加专注“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恐怕这就是关键。
【比如说一根针,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对个人来讲,制造销售这根针就是个天大地大的难事。】
【首先这个人得去采矿,得找到一个铁矿,把铁矿石弄出来。】
【然后要把铁矿石治炼成一个钢锭或者个铁坨,然后磨啊磨,把它磨成一根针。】【最后这根针做出来以后,还要去把它销售掉。】
【如果是一个人自己干,哪怕活120岁,能够做几根针?做不了几根。】....
历朝历代的不少古人在心中想了一下。发现的确是如此。
这些事如果都是一个人全部独立完成,那就太慢了。不仅是慢,而目还极其麻烦
【最高的效率是什么呢?】
是有人去开采铁矿,又有人把开采出来的铁矿放到一个叫做钢铁公
【治炼出来一块铁或者钢之后,又有一家公司去把这个加工成一根针。】【然后这根针再通过一些销售型公司卖到全世界去。】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根针的生产过程中只承担其中的某一方面的工作,这样就简单了,就会专业化。】
明朝位面。
大明首富沈万三当即开始在心中琢磨起来。
听起来的确是如此
不过。
他很快想到一个问题,划分了这么多的流程,万一其中的某个流程出问题怎么办?比如,负责其中关键工序的人突然生病或者死了,那不就等于整个流程都瘫痪了?
所以,分工理论的前提,还得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有许许多多的替代人才出现才行吗?
【不过,在人类历史上,亚当·斯密并不是第一个出了分工理论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第一个人是咱们的老祖宗。】
【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做齐国,齐国有个相叫做管仲。】
【管仲提出了“士农工商”,他认为在齐国这个国家中从事经济和生活行为的有四类人:第一是士,士兵:第二是农,农民;第三是工,工匠;第四是商,商人。】
【每一个专业的人都聚集在一个乡里面,然后子子孙孙祖辈相传,然后共同从事一个行业“四民分业定居论?”
大明位面,朱棣心中很快对应上了。
这个“士农工商”的说法,他并不陌生。
但是他心中略一琢磨,觉得管仲的四民分业定居论,与《国富论》中的分工,还是有所区别的。
【所以,在很长时间里面,在所有的农耕文明时期国家中,华夏的手工业的先进程度是世界最先进的,】
【有很多专家认为说,华夏手工业领域的专业化分工比欧洲早了整整1000年,这就是华夏古代的文明。】
弹幕飞出:
“在华夏的庞大体量加持下,即便是这种农业时代的分工,也跟工业时代的日不落帝国衡了许久,甚至一度在鸦爿战争后期,把一堆鸦爿反向给倾销到了日不落国,让他们脸都绿了。”
“哈哈哈哈,那时候的日不落还想靠这种缺德招数来赚回一点丝绸和瓷器贸易逆差,谁知道到最后不但没成功,反而还多赔了很多进去。”
【以上,便是《国富论》的三个重要理论。】
【《国富论》作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的内容还有很多。】
【比如在整个国民经济架构中,国家和朝廷需要扮演的角色是怎么样的?】听见这个问题。
历朝历代的众多皇帝心头一震,看向天幕的眼神变得更加专注。对啊,朝廷是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