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关灯
护眼
第55章 刚柔并济,法铸太平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轰!

此言一出,宛如平地惊雷。

大殿内,所有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李斯更为震惊。

瞳孔放大,对于天幕上的言论,下意识的陷入了思考。

“公私……分明?法……竟可分作『国法』与『民法』?!这……这究竟是何道理?”

作为法家集大成者,他学自荀子,但却是法家门徒。

对于法家,他奉《商君书》为圭臬,讲的可是求法令滋彰,一体而治。

又怎么听闻,如此石破天惊的言论呢。

尤其是这个国法和民法的概念,让他觉得没有必要。

一时间,大秦这位曾经的廷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茫然和困惑。

而天幕好像知道了他的迷惘,在画面中给出了答案。

天幕画面流转,来到了重新一统后,昭武帝听证的庄严景象。

章台殿内。

虽然和现在的章台殿别无二致,但是御座上的主人,换成了年轻的帝王。

帝王气度沉凝如渊,眼神洞若观火,好似能够看清万物人心。

殿内群臣肃立,气氛虽然肃穆,却没有始皇帝时期那样让人感觉到窒息的压抑。

这,正是天下一统以后的大秦朝廷。

“诸位爱卿,《大秦律》虽为强国之基,然其条文繁苛,亦多有不便之处。”

“尤其是『连坐』一法,使父子相疑,夫妻相怨,邻里相忌,人伦之信荡然无存。”

年轻的帝王,温润有力的声音响起,直指帝国痛点。

“然,商君旧制,历经百年,已如老树盘根,深植于帝国肌理。”

“朕今日问于诸卿,当如何修其枝叶,而不伤其主干?”

帝王之问,重若千钧!

此问,不仅关乎律法条文的增删,更触及了大秦帝国的立国之本!

殿内,群臣陷入了一场大讨论当中。

不久,身着廷尉服的官吏出列,气宇轩昂的模样,正是蒙恬的弟弟,蒙毅。

他躬身奏道:

“陛下,臣以为,连坐之法,其本意在于使民互监,以绝奸邪。”

“若骤然废之,恐致天下懈怠,可将『知情不报,罪加一等』,改为『首告奸非者,免其本罪,并有赏』。”

“如此,既可存举奸之实效,又可免无辜者互相倾轧之苦。”

蒙毅话音刚落,另一侧的一位老者,就神色激动的出言打断了他。

此人,则是昭武帝时期的儒家代表叔孙通。

“陛下!”叔孙通高声奏道,“《尚书·大禹谟》有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此乃上古圣王之治道!”

“连坐之法,有违天和,乃暴政之源!”

“何不趁此新政伊始,尽废此法,以彰陛下仁德,使天下归心?”

儒法之争,再次于殿上重演。

天下安定,儒和法都想重新在帝国的朝堂上,获得皇帝的青睐,主导帝国的意识形态。

“好了。”

就在叔孙通还想在说什么的时候,昭武帝却轻轻抬起手,一股无形的威严,让殿内恢复了平静。

“博士且安。”

他的声音温和,没有急着否定叔孙通,而是给他说明了大秦如今的状况。

“正如良医疗疾,猛药虽可去沉疴,却也易伤及元气。”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变法不可操之过急。”

昭武帝安抚了叔孙通,随即话锋一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新政之下,律法确然当变!”

“朕以为,新法之立,必先确立其根本原则。”

“如今四海升平,天下归一,国策当以休养生息为重。”

“是故,法之功用,在于禁暴,而非禁言!”

“法之目的,在于保民,而非役民!”

他从御座上缓缓站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自其体内沛然而出。

“自今日起,我大秦之法,当分公私,明权责!”

“国法与民法,必当彻底分离!”

“法,不是酷吏的鞭子,还可以是商家的算筹,大秦和万民的‘契约’!”

天幕的话语,如同石破天惊一般,粉碎了所有人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