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关灯
护眼
第165章 儒生轻贱田舍事,帝王躬耕定农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新粮种的震撼,让现实中的所有人,想立刻得到答案。

而许行自己看着天幕的一幕,也是目瞪口呆。

“老朽……居然能够培育出了新的粮种,解决大秦未来的粮食危机?”

这可能吗?完全不可能吧。

作为农家的成员,没有谁比起许行更清楚,栽培农作物到底有多辛苦了。

尤其是,能够明显提高产量的新粮种。

这简直是行神农氏之举,夺天地造化之力,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了。

楚地。

“这不可能……”

项羽最先受不了,对于粮食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种粮本就麻烦,尤其是能够种出数量众多的粮食,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从上古到现在过去了多少年了,黔首使用的耕作方式还是传统的那一套。

粮食增产要是有那么容易的话,天底下更不能有因为饥饿而死的人们了。

新粮种培育成功,岂不是说明这大秦的皇帝,实现了圣人才能实现的伟业?!

巨大的信息量,刺激着项羽,差点没让他气晕过去。

回到咸阳宫。

嬴政霍然间站了起来,目光紧盯着天幕的画面,心神震撼莫名。

“新的……粮种?”

他的嘴唇不由得抽动,眼神里露出了怀疑之色。

种粮要是那么容易,曾经覆灭六国的时候,嬴政就不会为想办法收集粮食作为大秦将士的军需苦恼了。

仅靠区区的粮种,就实现了数代人之功,这完全不可能啊。

在他感觉到怀疑的时候,天幕上画面变了。

“新粮种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而农家当时被称为‘末流’,也是因为除了许子以外,已经没有扛大旗的理论大家。”

主播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叹息,“如果不是这次昭武帝的征召,有可能‘农家’就要消失在大秦的历史。”

“而主流儒、法出身的官吏,尤其是儒家,对于农家更是多有刁难苛责。”

不一会儿,天幕上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场景。

烈日炎炎,一处田野间。

昭武帝没有穿着帝王冕服,只是带着数名心腹侍卫陪同,还有随行的一些官员,开展‘试验田’种植活动。

只是,一些齐鲁之地出身的官员,看了下田埂的许行,又看了下准备下田的皇帝,脸上是掩不住的诧异与轻蔑。

“陛下万金之躯,岂能够躬耕于野,与田舍翁为伍?”

“农家者流,重耕稼而轻礼义,君子所不齿也……”

“如此贱业,何须陛下亲临?”

争论声不断,儒生们对于农家是明晃晃的‘厌恶’,将农家视为‘田舍翁’。

他们都是道德君子,所学所讲的都是道德理论。

下田是老百姓要做的,他们凭什么要下田呢?!

面对着这些‘道德君子’,昭武帝也没有客气。

“农家之术,关乎社稷,你们空谈仁义道德,如何能够治的了这大秦天下,让黔首百姓多一份吃食?”

“朕问技于许子,乃是为了天下百姓能够多一份吃食,少一份饥馑,此乃帝王之责也!”

对于不配的官员,昭武帝选择了当场罢免,足见昭武帝行事是有多么果断了。

而这番话语,也给咸阳宫的众人巨大的震撼。

尤其是我们的始皇帝,嬴政陛下。

农家在他眼中一直属于‘小道’,却没有想到农家还能有如此‘大用’。

而很快,天幕画面不再局限于田野。

“而昭武帝对于农家的支持,也说明了这并非是礼贤下士的表演,”

小紫苑的话语响起,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天幕,“初创的‘格物院’下,他为农家设立了‘农学司’,更是授予了博士祭酒的职责。”

“不管农家有什么要求,都全力的进行满足。”

画面中,很快就出现了这农学司的景象。

它不是传统的书斋,而是像是一个‘现代’的农业实验室,栽种天南地北的各类作物。

库房还摆放了小件的改良农具模型,更有专门的吏员,记录着作物生长的数据。

“就在这里,许行摆脱了曾经独自一人研究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