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好!”
陈元庆:“不要在这站着了。张学文,你带着两位师傅去住的地方安顿下来。”
张学文既然不好读书,在家里面又是无所事事的,那就来给陈元庆跑腿好了。
陈元庆发现,张学文这小子,在办事上面,还挺是靠谱。
自己交代的事情,他都办。
“两位师傅,你们先去休息一下。有什么事,我们吃晚饭的时候,边吃边聊。要是有什么缺的,就给张学文说,他会给你们送过来。”
“要得,麻烦了!”
陈元庆摆手:“莫说麻烦,都是应该的。以后,还得要更多的麻烦你们二位了。”
“陈总放心,我们肯定好好的搞。”
陈元庆:“二姐,去给何大嫂说,今晚上的饭菜给整好点。”
陈红艳自然是清楚陈元庆对这两位酿酒师傅的重视,也很清楚这俩人对于春井坊酒业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
说白了,春井坊酒业的人,除了陈元庆之外,其他都是二把刀。
春井坊酒业的食堂,依旧是那个临时性搭建起来的棚子。
正在考虑修建上一个正式的食堂。
一楼作为食堂,二楼可以作为会议室。
在建筑风格上面,陈元庆希望是青砖黑瓦。
风格得要进行统一,反正春井坊酒业内部建筑和附近的建筑,都要青砖黒瓦的风格。
何秋菊正拿着本子,在点着送到食堂的货。
她现在算是大权在握了,负责食堂。
食堂的油水有多足,根本就不用多说。
但何秋菊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说要贪上一分钱,都按照规矩办事。
何秋菊见到陈红艳,笑着问道:“不是说今天要来酿酒师傅嘛,人来了没吗?”
陈红艳:“人已经来了,让张学文带去住的地方了。”
住的地方自然不是随便安排在某家人屋里面去挤一挤。
而是在风筝坡上的新房。
风筝坡上地方足够大,各家在分完新的屋基地和自留地(面积加起来225平)之后,还有剩下的地方。
这些地方,按照道理来讲,就是预留出来,等到以后有人分户出来,再是分给人家。
农村分户的话,也就意味着要修新房。
一般不修房子的话,大家都懒得去分户口什么的。
儿子结婚了,户口都还是和父母在一起。
春井坊酒业出钱,在风筝坡上面修建了两栋房子,是准备以后给公司重要人员进行居住。
比如说现在,不就有了用处。
张学文带着李永健和夏家友来到给他们住的屋子。
“张师傅,这房子有八个房间,你们随便选房子住啊,里面棉絮、被套都有,牙膏牙刷、毛巾、盆、桶、洗衣粉、香皂全部是新的,你们拿出来用就是了。”
张学文:“陈叔,你把房间的钥匙给两位师傅。”
陈德海今年四十来岁,没结婚,自然也无儿女,是队上的老光棍。
现在九队出了个陈元庆,一下子抖起来了,陈德海自然也是受到了一些照顾。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完全就属于现实版呈现。
陈德海被安排过来守房子,也是有一个落脚的住处。
毕竟他的房子,已经被占了。
他也不打算新修房子。
按照他的话,这修来做什么?
活不了几年,修好的房子留给谁?
在李永健和夏家友安顿的时候,陈元庆也是在听着张鹏介绍俩人的情况。
“他们在原来的酒厂,一直都是那种老老实实的酿酒工人。因为他们这批老工人退休得多,XX酒厂生产的酒质量都下降了不少。”
酒的质量下降了。
普通人对于白酒的判定,更多来源于口感和味道。
陈元庆:“就好不好,勾兑是关键。这XX酒厂,看样子退休了不少人啊!直接把自己的核心工人给退休了。”
在后世,有句话叫做裁员裁到大动脉!
有些员工,平时的时候不显山露水的,可真正支撑企业的却恰恰就是这些人。
一旦这类人出现了问题,整个企业一下子就会出现运转不良。
陈元庆从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