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漫步诸天的道士

关灯
护眼
第354章 我们是东亚同文书院的学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他性情,也不着恼,一边整理书案,一边淡然回应:““不过是去教些书,算不得什么皇粮。”

“听说是蔡孑民请的你?”

“是的。”

“啧啧,当年反清的时候,这位蔡孑民可是冲在前面的硬骨头,办报纸、兴学堂,连清廷的通缉令都不怕,是个有血性的人物!”冯道人收起几分揶揄,正色道,“他能想着请动你,也算慧眼识珠。”

太渊点头,算是认同了冯道人对蔡孑民的评价。

他话锋一转,问起更实际的问题:“我走之后,冯曜那孩子,你打算如何教导?依旧按着老法子,将他圈在山里,当作传统异人来培养么?”

他目光深远,看向窗外,“要知道,这世道不一样了,枪炮越来越厉害,异人依仗武力与异术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冯道人闻言,故作不满地挥了挥手:“去去去!我教徒弟,还用你操心?是让他读死书,还是练死功夫,老道我心里自有章程。你呀,还是先操心操心自个儿吧!”

他凑近几步,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认真几分调侃。

“别怪我没提醒,你这家伙一百多岁的人了,偏偏顶着张二十来岁后生的脸,细皮嫩肉的,活脱脱一个活神仙的模样。”

太渊挑了挑眉:“冯兄这话,是何意?”

“何意?”冯道人嗤笑一声,“此去北地,军阀混战,那些个手握重兵的大帅们,哪个不想千秋万代?前些年还听说有军阀找术士炼长生不老丹,闹出不少笑话。你这模样,再露几手异人的本事,保不齐就被他们当成唐僧肉了,到时候,嘿嘿……”

这话虽是玩笑,其中关切与警示之意却显而易见。

太渊自然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嘴角泛起一丝淡笑:“冯兄放心,我还没傻到把自己当成活宝贝亮出去。到了北大,我只教书,少露异人手段,真有人不长眼来惹我,也自有应对的法子。”

冯道人见他心中有数,便也不再赘言,只是摇头晃脑地感慨:“罢了罢了,人活百岁,心思都深。总之,你好自为之。”

太渊笑着点头:“等我在北京安顿好了,若是冯曜学业上有什么难处,也可以让他给我捎信,或者你手里有钱了,可以装个电话机……”

冯道人撇过脸,摆了摆手:“再说再说!你顾好你自己吧!”

见状,太渊哈哈笑了起来。

…………

时光悄然流转,一个多月的日子很快过去。

岭脚村的学堂,终究是彻底静了下来。

昔日孩童嬉闹的院落,如今只剩几片落叶在风中打着旋儿。

蒋村长每日路过,总要驻足片刻。

这几年来,他亲眼看见识字的娃子能帮家里记账算粮,读过书的少年能看懂镇上的告示。

“还是得读书当个文化人啊!”

于是,他下定决心,去附近几个村子里走了走,说服了大家一起凑点钱再从外面请一位塾师过来,当然,这是后话。

李三花、蒋六一、王凤仙、余小树他们都很不舍太渊的离开。

在去上中学前,几个小伙伴走在一起,不禁回忆起最后一课的场景。

学堂,教室。

李三花攥着洗得发白的书包带,眼眶有些红:“先生,您,您真的非走不可吗?”

蒋六一用脚尖碾着地上的土疙瘩,闷声接话:“北京那么远,以后谁教我们练功啊?”

太渊的目光拂过这群半大的孩子。

十三张面孔,三年半光阴,从懵懂稚童到如今能写会算、筋骨初成的少年郎。

声音温和却坚定。

“课,上完了。路,要你们自己接着走。”

他看着一张张惶惑不安的脸,缓声道:“还记得我常说的话么?”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孩子们异口同声,这几个字早已刻进他们心里。

“记得便好。”太渊颔首,“书,要接着读。功夫,更不可一日懈怠。我不在,你们便是自己的先生,要彼此督促。”

这时,李三花深吸一口气,站起来,声音不大却很坚定:“先生,您说等我们中学读完了,要是功课好,就能去北京上高中,对吗?”

太渊看着她,认真点头:“对,只要你们功课好,就能去北京。到时候,说不定还能考上北大,再做我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