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一拈,纸条已落入袖中。
转身避入人群背后,展开一看,
正是今日首场《四书》题、经义题与策问题!
苏惟瑾目光一扫,
超频大脑急速运转,
几乎瞬间便已完成审题、破题、立意、构篇。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
借考篮遮掩,以特制墨水飞快书写,
字迹细如蝇脚,却清晰工整,
不过片刻,三篇文章已然草就。
他将写好的文章卷成极细的纸卷,
塞入一根预先准备好的中空竹制笔管之中,
再将笔管混入张诚考篮中那几支备用毛笔之中
——这些笔昨夜都已经“处理”,
笔杆略粗,却因做工粗糙而不易引人注目。
---
此刻张诚已验身完毕,正魂不守舍地站在门内等候引导前往号舍。
苏惟瑾趁乱上前,假意为少爷整理衣襟,迅速将考篮递过去,低声快速道:
“笔三号,墨在里面。”
张诚一个激灵,猛地攥紧考篮,重重点头。
---
号舍之间巷道极窄,仅容一人通行。
每一排号舍尽头都有号军值守,目光森冷地扫视着每一位考生。
张诚哆哆嗦嗦找到玄字柒拾叁号舍,钻了进去。
那不过是一个宽三尺、深四尺、
高六尺的狭小空间,左右是砖墙,
正面无门,只有一块可活动的木板充作桌案,
此外只剩一张窄凳,一只供夜间照明的小油灯。
他一坐下,便感到一股压抑窒闷的气息扑面而来。
考题发下,张诚慌忙展开一看,
顿时头皮发麻
——经义题果然有《王制》,
亦有《孟子》,
却根本不是他背的那几句!
策问更是完全超出预料!
他手忙脚乱地翻出考篮中的毛笔,
一根根摸索,终于找到那支略有异样的,
颤抖着拧开笔管,倒出那卷救命的纸卷……
他长舒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始小心翼翼地誊抄。
字迹工整漂亮,内容“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