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关灯
护眼
第31章教谕三试惊真才,文萱心动赠私札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她不由再次望向场中那清瘦却挺直的身影,

    目光灼灼,仿佛要穿透那身粗布青衣,

    看清内里究竟藏着怎样的锦绣才华与不屈灵魂。

    刘老翰林此刻心中的惊涛骇浪,

    丝毫不比赵家女儿少。

    他宦海沉浮、文坛执牛耳数十载,

    见过的才子俊杰如过江之鲫,

    但从未有一人,

    能像眼前这小书童般,

    带给他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困惑。

    那首咏菊诗,看似简单,

    实则大巧不工,

    已得咏物诗之精髓——遗形取神!

    更重要的是诗中蕴含的那股蓬勃昂扬的生命力和傲岸风骨,

    这绝非单靠天赋灵光就能拥有的,

    必然经过生活的磨砺与内心的坚守。

    一个书童…怎会如此?

    老翰林深吸一口气,

    压下心中的激动,

    昏花的老眼变得锐利起来,

    仔细打量着苏惟瑾。

    只见对方面对自己和满场士子的注视,

    依旧垂眸敛目,姿态恭谨,

    却无半分寻常下人的惶恐瑟缩,

    那平静的神情下,

    隐隐中蕴藏着与他年龄、

    身份极不相符的沉稳与力量。

    沉吟片刻,刘老翰林看看向了一直没有做声的赵教谕。

    赵明远对着刘老翰林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开口,声音温和,

    却带着不容错辨的探究之意:

    “你这小童,唤作苏小九?”

    “回先生,是。”

    苏惟瑾躬身应答,声音清晰平稳。

    “嗯。”

    赵教谕抚须,目光如炬。

    “方才两首诗,尤其是这首咏菊,

    急智难得,风骨更佳。

    老夫问你,你可知此诗…好在哪里?”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刁钻。

    若是侥幸得之,必然说不出所以然;

    即便真是自己所写,

    能创作与能精准赏析,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