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玩游戏捡的装备,现实能召唤

关灯
护眼
第287章 我拍拍肩,这尘咋还替我“招手”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春雨淅沥,将黄泥路浸润得如同泡透了的年糕,一脚踩下,便深陷半寸,拔出时带起一片黏腻的叹息。

楚牧之撑着一把老旧的黑布伞,将大半个伞面都倾向身边的陈阿婆,雨水顺着伞骨滴落,打湿了他半边肩膀。

“阿婆,慢点。”他伸出手,稳稳扶住阿婆有些颤抖的胳膊。

陈阿婆笑了笑,满是褶子的脸上透着一股安然:“人老了,腿脚是不利索,但这条路,闭着眼也忘不了。”

两人沉默着向上走,雨声沙沙,四周是新泥混着草木的清新气息。

行至半山腰,一座破败的小庙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路旁。

庙宇不大,早已荒废,朱漆的门柱斑驳脱落,露出内里腐朽的木色。

最引人注目的,是门楣上斜挂着的那半只破灯笼。

竹制的骨架顽强地撑着最后的形状,但灯笼的纸面早已被风雨侵蚀殆尽,只剩下几缕残破的纸条在风中无力地飘摇。

楚牧之的脚步顿住了。

他认得这灯笼的样式,竹骨上还有他当年亲手缠绕的铜丝。

一股说不清的冲动涌上心头,他想把它取下来,至少别让它在这风雨里如此凄凉。

他刚要踮脚伸手,一阵毫无预兆的旋风猛地卷过庙前空地。

地上的枯叶、败草被齐齐卷上半空,它们没有四散纷飞,而是在那短短的一刹那,诡异地聚拢、排列,竟在空中勾勒出一个惟妙惟肖的猫影!

那猫影仿佛回首望了他一眼,随即“哗”地一声,轰然散开,落叶归于沉寂。

楚牧之的心脏漏跳了一拍,浑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老东西记性比人好。”身旁,陈阿婆的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却清晰地钻入他的耳中,“总惦记着回来看看。”

楚牧之喉结滚动,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收回手,默默地对着那空荡荡的门楣,微微躬了躬身。

抵达山顶的墓地时,雨势小了些。

他熟练地拿出工具,清理着奶奶墓碑周围疯长的杂草。

当他用湿布擦拭碑文时,指尖触到了一丝异样的凹凸感。

他凑近了看,在奶奶名字的旁边,一行极细、极浅的小字被悄悄地刻在了那里。

“光来找过你,你也照亮了它。”

字体稚嫩,笔画歪歪扭扭,带着孩子特有的天真与执拗。

楚牧之的手指在那行字上反复摩挲,一股温热的暖流从心底最深处涌起,瞬间冲垮了所有的防备,眼眶蓦地一酸。

是光,不是小黑。原来在孩子们心里,它叫光。

不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童谣声,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正在给前来扫墓的村民分发着什么。

楚牧之看过去,发现他们手里捧着的是一个个巴掌大的迷你灯笼,黄铜丝缠绕着细竹圈,里面嵌着一小截蜡烛,做得极为精致。

“这是我们学校‘守灯计划’的课外作业,”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大声解释道,“老师说,要让每一束光,都有人守护。”

没有人提及楚牧之的名字,甚至没人多看他一眼。

可那些孩子口中唱着的童谣,那轻快又带着一丝悠扬的旋律,正是当年他亲手建起的那面留声墙上,被播放次数最多、最动人心弦的那一段录音。

歌声、灯笼、那行稚嫩的刻字,像无数看不见的丝线,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缝合。

他曾以为自己只是一个过客,一阵风,吹过便了无痕迹。

直到此刻他才明白,风过之后,留下的满山回响,才是他存在过的最好证明。

下山的路上,天意弄人。

前方传来一阵巨响,伴随着村民的惊呼,山路赫然发生了塌方,滚落的巨石和泥浆彻底封死了去路。

天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沉下来,队伍里有老人和孩子,绕远路显然不现实。

“走老林子!能穿过去!”村里一位上了年纪的猎户当机立断,指着旁边一片幽深茂密的树林。

这片老林是镇上的禁区,传说进去的人很容易迷路。

但眼下别无选择,众人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林中光线昏暗,湿气更重,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不知深浅。

队伍拉得很长,孩子的哭声和老人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气氛愈发压抑。

就在众人几乎要绝望之际,走在最前面的孩子忽然发出一声惊喜的叫喊:“看!树上有光!”

所有人抬起头,只见前方一棵巨大的古树树干上,竟浮现出淡淡的荧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