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侧头看了一眼左侧身后的夜星痕,这两人以后,在某方面来讲,可以说是婆媳,现在却是婆媳并肩作战。
夜星痕感触到玉娘眼神,不由抬眼看过去一笑,整个人稳如青松,大气从容,看得玉娘忍不住心里都赞叹一声。
安缅大军这次也是有备而来,先头部队人人手持长刀坚盾,就是要防止对方箭雨的压制,同时还配有工程车,专门用来对付明军新修建的城墙。
斥候双方都有,而且修建这段城墙也不是小动作,自然瞒不过对方的眼睛。
弩箱的设计范围及射程,比起一般的弩箭更广更远,这里就不得不提大明的军工,从帝君一统河山以后,大明的军工迭代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就以现在的弩箱为例,现在战场配备的弩箱,已经是第四代,比起前三代来说,箭矢更粗更长,但射程更远,劲道更强,而且重新装填箭矢也更方便。
等安缅前军进入前排二十个弩箱射击范围,随着一声战鼓连续密集响起,排列一排的弩箱同时发射,顿时如同一道道没有烟火的烟花,初始密集,后面全部散开,在空中连在一起,当真犹如一道箭幕一般,发出刺耳的“咻咻”声,落在安缅前军阵中。
这排箭雨,如割麦子一般,顿时撩翻一片,这样的战绩让城墙上的人见了,不由暗送口气,毕竟自己这边也就将近一万人的兵力,以一敌五,即便是赢,也是惨胜,能用箭雨消耗一些自然是再好不过。
第一排弩箱发射-完,间隔一炷香的时间,等后面安缅军再次进入射击范围,第二排二十个弩箱发射,依次到第三排十个弩箱发射-完,安缅前军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前锋依旧冲到了拒马桩前。
此时进入到城墙下的五排弩箭射击范围,每个射击孔各自找射击目标,冲到此处的安缅军,一心防着城墙上的弓箭手,没想到下面还有埋伏,一下中招不少,而后面的就麻爪了,即要防上面,又要防下面,一时手忙脚乱,被拒马桩牢牢拦在外面。
但却架不住人多,一层层的尸体叠加,将拒马桩的高度生生堆平,有了尸体的阻拦,下面的射击孔也失去了作用,好在拒马桩有三道,即便是用人堆,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战事瞬间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安缅后军一声悠长的螺号声,笨重的攻城车在前军的掩护下进入拒马桩前。
攻城车一到,顶部的长梯“轰”得跨过拒马桩与城墙的距离,狠狠地砸在垛口上,跟着密密麻麻的安缅军士举着盾牌,踏着长梯冲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