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租房
一部电影的创作一般会分三个阶段:开发阶段,製作阶段和发行阶段。
开发阶段,简单概括就是两个词:剧本和找钱。
製作阶段文分三个部分:前期筹备,拍摄和后期製作。
最后就是发行阶段,比如后世常见的宣传营销,然后上院线放映、dvd发行,
或者在数字媒体平台上播出。
只是在当前统购统销的制度下,製片厂將电影製作完成之后,必须先卖给中影,然后由中影统一发行。
换句话来说,就是现在的电影发行和製片方没关係,產销是脱节的。
这种统购统销的制度要到93年才会被打破,因为国內观影人数的急剧下降,
和各大製片厂所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使得国家不得不出台了改革措施,让製片厂和
不过这个本质上还是卖拷贝的机制。
至於说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要到2001年之后,才会真正得到明確。
这些都扯远了,而且跟赵坤关係不大,他拍《穆稜河畔》的目的,就是为了冲奖,扬名立方,针对的主要还是海外市场。
此时《穆稜河畔》刚刚完成製作阶段中的拍摄,还有一个后期製作过程。
所以面对张燕的问题,赵坤想了想道:“可能最快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上映吧。”
张燕不由失望道:“这么久啊,还要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了。”
说著,她看了看赵坤,略显和好奇道:“坤哥,你拍的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呀,能跟我讲讲吗”
“呢...”
按理说电影在还未正式公映前內容都是保密的,以免被剧透,但赵坤今天喝了点酒,加上好事不断,情绪上难免有些兴奋,加之张燕也不算是外人。
他稍微迟疑之后便开始讲诉道:“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老家的故事,有一对高家兄弟,哥哥叫高启强,弟弟叫高启盛—.”
赵坤说的绘声绘色,张燕的情绪也隨著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地波动,当故事讲完之后,赵坤原本以为张燕会流泪,会为高启盛这个人物感到悲伤。
可令他失望的是,张燕並没有,相反还异道:“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对啊,结束了。”赵坤流露出一丝得意道。
高级的故事,结尾总是要讲究留白。故事在叔侄俩的沉默中结束,就是一种留白,暗示主人公从未走出悲伤,一种自我惩罚的情绪。
张燕却皱著眉头道:“那他也太不负责任了,他就这么走了,那他的侄子怎么办”
“刚才不是说了嘛,他让唐小龙夫妇暂时照顾。”
“那他就撒手不管了”
“他在省城想租一间大一点的房子,放一张小床,就是为了高晓晨来年考上大学,来省城上学后,平时周末放假可以来住。”赵坤解释道。
可张燕依旧皱著眉头道:“眼看著侄子要高考了,这是人生大事,他这个叔叔就这么往別人家一送,这不是摆明了不负责任嘛!”
赵坤听完不由愣了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或者说忽略了一个现实,就是《穆稜河畔》本质上是一部西方电影,也许和国內的价值观有衝突。
可之前为什么没有人提出来呢,这可能就涉及到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这里下里巴人不是贬义的,而是代表一种通俗艺术。
他身边的这些人,无论是王睿、赵晓丁,还是郑、谢二位老师,本身就是学艺术的,追求的是高雅艺术。而张燕则代表的是普罗大眾最朴素的情感。
两者之间並无高低贵贱,只是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审美层次和社会背景。
“燕子,你仔细跟我说说你的感想。”赵坤一脸郑重地跟张燕道。
看她有些迟疑之色,忙又补充道:“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我就是想听听你对这个故事最真实的反馈。”
看到赵坤认真的样子,张燕忙点点头,组织了一下语言道:“我就是觉得故事里的这个高启盛太不扛事了,也太自私了。虽说他曾经遭遇过不幸,可说到底那也是他的责任。有责任必须要负责,像他这样不死不活的样子,要是在我们老家,会被別人看不起的。呢,说难听点,他应该是要赎罪的,而不是逃避——“”
张燕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中心思想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