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活色生香

关灯
护眼
第一章 星星知我心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国家当初重金购置的放影设备闲置着,影院经理早下海做生意去了。电影院则租给了当地一些不知道什么成分的人。这些人为了牟利,白天放一些二三流的香港烂片,一天五六部循环播放;晚上就以三倍五倍的票价公开的播放a片,敞开了大门什么客人都收,连未成年人也可以随便进入。

易青有一次和杨娴儿走进这种录像厅体验了一把,就亲眼银幕的微光下,看见角落里一个穿着高中校服的控制不住自己的男生,半拉半拽着扯着另外一个穿校服的女生。女孩掀起裙子骑男孩的两腿之间,正剧烈的耸动。

这就是改革开放了二十年之后的中国电影。

易青叹息的笔记本上又记下了无奈的一笔。

这又能怪谁呢?怪政府还是怪文艺界?还是怪那些影院的负责人或者怪那些承包电影院放录像的黑心商人?

国产电影的产量日渐萎缩,拍出来的东西动不动就因为政治原因不通过,弄的创作者的心都凉了;外国的好电影又卡着不让进来,到底中国的老百姓要到哪里支看电影?

那些自以为上层的人整天怪老百姓欣赏水平太低,可是这样的文化消费状况,一年连盗贴内看不到三四部电影,你让老百姓去哪里提高欣赏水平?

一个把“超级女生”和港台言情武侠电视剧当做高级文化消费的国家,一个个拿电视剧的思维去判断一切艺术作品的人群,有什么文化前途可言?还奢谈什么振兴中华文化,振兴电影精神?

杨娴儿烦躁的拍了拍车门,道:“走吧!别呆这儿,透不过气了。”

易青叹了口气,发动了车子,向郊外草原开去。

电视那千里葱绿的草原,现即使是锡林郭勒这种传说中水草服美的地方,也不太容易看到了。

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实是拿环境换了建设。易青近老内蒙境内开车,三角特别深。

草原沙化越来越严重了。草皮越长越稀,牛羊当然也就越来越瘦。

锡林郭勒当地赚钱的大厂,还是那几个日资企业。当年笑容可掬的日本商人,千里迢迢来草原办毛绒场,圈地养羊。优质的羊种投下去,羊毛制品一件件的生产出来,老乡们个个感激的眼泪汪汪的。拿这些太君当救星,歌颂他们带来了技术和资金,带富了牧民家庭。

十几年以后,政府花大价钱从日本人手里把企业买回来转成国有,才发现千里草原都被日本人养的羊啃秃了。

恶性开发,竭泽而渔,拿中国人的环境换了大把的钞票,太君们腰包鼓鼓的走了,还要中国人拿钱把股份买回来,再花十倍百倍的钱来治理环境,恢复沙化植被。

整整半个世纪,我们各个领域就是这样不停的充当冤大头的角色。

这个国家再不富强,岂有天理?

易青把车停一片开阔地上。

眼前,就是辽阔的草原;头顶,就是疏朗的星空。

漫天的繁星马头琴声,一下消失无边的星空里。

四下里静谧极了。

草原的星空比起城市里的,显得格外的辽远广大,一望无边的,却低低的,仿佛触手可及的一般。

那些从小耳熟能详的,只存于书本字面上的星座,此时都如此清晰的收入眼帘,好象整个宇宙的秘奥都**自己面前,令人胸襟为之沉醉,遐思无限……

易青和杨娴儿烦躁的心渐渐的澄净下来,他们舒适的靠椅背上,仰面看着夜空,良久良久,一句话也不说。

三百日风尘仆仆,八千里暑寒相侵,这大半年的奔波,如饥似渴的学习、观察、思考,很难得有如此安逸恬静的时刻。

突然,一颗流星猝然划亮了夜空,拖曳着长长的赤尾,一下子消失天际头。

“你许愿了吗?”易青问杨娴儿道。

杨娴儿摇了摇头,轻声道:“我从来不向老天要求什么。”她说完这句话情不自禁的看着易青,易青正仰头沉思着。

杨娴儿这半年之中,几乎无数次的想对易青说出那句心里的话,但是每次都话到嘴边又胆怯的退了回去。

这个英风傲骨的美丽侠女,感情上去是个毫无经验的、羞涩地小女孩,她从不许愿。因为她也知道,她想要的人就身边,却连老天也无法给她。

因为这个男人的骄傲,是老一也无法勉强他的。

易青此时所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他仰头看着浩瀚的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