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关灯
护眼
第二章 白马城中庙算筹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sp;  屈突通顿了下,接着又说道:“大王,除雍丘外,高大将军所部,臣愚见,亦需早作筹划。淮阳郡西与荥阳郡之间,仅隔一颍川郡。李密兵到管城之后,岂会坐视高大将军在淮郡活动?必分兵进击。臣敢言之,可檄令高大将军暂与孟让等部对峙,静观其变。若李密所遣非其精锐,则可寻机与战;而若其势大,便不如暂避锋芒,北走梁郡,另寻战机。”

    前时,孟让率部经襄城郡,到至开封,解了开封之围后,分出了部分兵力,与贾润甫、程知节、罗士信等进围雍丘,主力则由孟让亲自带领,督房献伯、黑社、白社等援淮阳之部,进逼高延霸部。高延霸部已从宛丘城下撤军。双方目前於宛丘、太康之间对峙犬牙。——仍如前所述,太康是高延霸率部入进淮阳后,头一个打下的县城,现下算是他在淮阳的一个据点。

    太康,在宛丘北边,位处淮阳郡的北部,北与雍丘所属的梁郡接壤。

    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

    像梁郡、彭城郡这些地方,汉军势力当下虽已进入,并占据了部分地盘,但不像新定之济阴、东平一样,是全郡皆下。天下大乱已有数年,郡县豪强并起,各郡、各县都有地方势力。类似梁郡、彭城郡这样的外围战场,非为此战的核心区域,汉军一时既无余力尽取,亦无必要即刻全盘掌控,——即便取下,又如何处置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短期内,也难消化。

    故对此类地区,李善道现今采取的是羁縻之策。只要如苗海潮、藏君相等这样的地方豪帅不公然反抗汉军,便允许彼辈仍保有地盘,乃至默许彼辈於汉魏之间骑墙观望。

    屈突通可令高延霸“而若其势大,便不如暂避锋芒,北走梁郡,另寻战机”之议,即从此出。

    梁郡的李公逸兄弟是降附了李善道,但跟着李公逸兄弟降附的,主要只是雍丘和梁郡西部的几个。梁郡共计十几个县,李公逸尽管被李密任为了梁郡总管,但这只是因他系梁郡最大的割据势力,实际上他所能掌控的地盘,也无非就是梁郡西部地区。梁郡东部,另有其它几个地方势力,非他所能掌控。是故梁郡东部,现仍有观望之辈。淮阳郡如果魏军势大,打不成了,高延霸就可以向北退入梁郡东部,一则引诱孟让等追击,在他们的追击中寻找战机;二则还有个好处,便是还可以此呼应雍丘战场,对围攻雍丘的魏军东翼,造成一定的威胁。

    李善道闻言,颔首赞成,说道:“屈突公此议甚当,高延霸处,确亦需周密布置。”

    他的视线,在沙盘上的雍丘、淮阳、梁郡东部、以及淮阳东边、梁郡南边的谯郡一带巡弋。

    如果把东郡、荥阳看作主战场,此片广袤区域便是东侧之外围战场。

    此间原本尽是附庸李密的各地郡县势力。

    趁着李密在洛阳脱不开身,李善道借大败宇文化及之威,王轨献东郡以降,因此不战而得以从河北渡河到山东之机,抢先动手,经过这段时日的进战,却已是不仅把汉军的势力扩展到了这里,大大削弱了李密在这片区域的影响力,更已占据了一定的先机,形成了一定的布局。

    简言之,现下汉军在这块广大的东侧外围战场上的布局,便是以雍丘为点,以淮阳等郡为面。

    使陈敬儿、杨善会等固守雍丘,作为支撑。

    使高延霸、王薄、綦公顺等机动作战於淮阳、山东等郡,撼动更大的局势。

    再进一步说,把东郡加上,则即东郡内线、雍丘为连接内外之枢纽要害,淮阳等郡外线,是乃内外结合,已然是布成了一个立体交织、几乎笼罩了整个山东、河南地区的宏大战场。

 &nbs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