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却面露欣喜之色,赶忙下跪谢恩:“多谢王上信任,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王上厚望。只是还望韩国相莫要多虑,臣定能处理好此间关系。”
宗政明月双手笼于袖中,微微抬眼看向众人,平静地说道:“韩相忧心不无道理,然王上旨意既下,自是经过深思熟虑。如今只看梁大人如何施展拳脚,在明堂的指导下,与御史台通力合作,若真能肃清官场歪风邪气,便是大功一件。韩相不如暂且观望,以观后效,再做定夺,或视情形完善之。”
刘贺轻轻点头:“韩爱卿,朕意已决。梁清波,你即刻着手准备吧,切不可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韩晓健无奈地叹了口气,知道无法再改变,只能默默站回原位,心中却暗自担忧这一决定将会引发的种种后果。
但也只能将此事暂时搁置,稍事片刻,韩晓健遂提出第二件大事来:“王上,随着新夏朝三项国策深入人心,前来归附的匈奴人,特别是北匈奴人日渐居多。包括南匈奴人在内的新夏朝的国民已经过上了‘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状态,而北匈奴人还是处于游牧状态,因此他们会不时发生冲突。
如何安置之,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但我们之前并无相关经验,臣提议以石嘴山军镇作为试点,参考南匈奴人的安置办法,将新归顺的北匈奴人等安置于石嘴山军镇,就此摸索制定相关包括北匈奴人为主的‘内附’政策。”
宗政明月插话说道:“自匈奴王庭不断西迁之后,不少北匈奴人滞留于新夏朝边墙以外的北匈奴地,如果风调雨顺,牧草茂盛,还可居住,但时有旱灾、蝗灾、瘟疫,他们就只有等死了,否则就只能越过边境,劫掠我朝村庄了。故可在石嘴山军镇专设收容地,将这些游牧人迁入边境之内,半农耕,半游牧,这样他们有了衣食保证,边境上也就自然安宁了。”
“可。此事有劳国相与梅军镇长商议实施之。归顺的北匈奴人与其他国民一视同仁,他们的优秀子弟也可到新朝内阁各个部门任职,赐平民籍;若担任要职公务人员或部门主管的官员,一律赐姓刘。”
(“天下匈奴遍地刘”,帝贺此举当可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是也。)
说完正欲转身再与明月长老探讨天庭龙族之事的刘贺,又被韩晓健拉住了:“王上,还有一件大喜事,老臣想与您分享。”
“哦,是何喜事?”
“我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控井方法,此技术可极大提高打井之效率,老臣拟在全国推广之。”
“韩相,推广之事你自决之,包括皇权日常事务在内的职责,本王都授权于你,自不用再大事小事都向本王汇报。不过,对于你提到的新的控井方法,本王倒是好奇的,有劳你详述之。”
“王上,新的控井方法,其做法是:用木板拼个圆环,平放在凿井之处。然后在圆环上用砖或石砌起一个上下直立的井筒,用草绳固定成一体,犹如拔地而起的烟囱。一副木架凌驾于井筒之上方,顶端安置滑轮。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穿过滑轮,一端系着泥兜,下到井筒底部;另一端被十数个劳力紧紧牵拽着。掘井人把挖下的泥土装在泥兜里,呼叫一声,外面的人们便喊着号子把泥兜拉上来。随着掘进的不断深入,井筒逐渐下沉,直到井下出水,才把井筒落在较为坚硬的地层上。一口井就这样建成了。”
(上述控井方法可考《吕氏春秋•勿耕》:“伯益作井。”;《淮南子•本经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而伯益为羌人的先祖大禹时代之人,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上述控井方法技术含量很高,直到20世纪50年代上述方法还在普遍使用。)
“甚好!发明此控井之法者,当重赏之,此事有劳国相。”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