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瀚被判无期徒刑的消息,如同一声沉闷的惊雷,在持续了数月喧嚣的舆论场上空炸响,随后便是骤雨初歇般的寂静。长赢集团内部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氛围——有卸下千斤重担的轻松,有赢得最终胜利的狂喜,但更多的,是一种巨大的、无处安放的疲惫,以及一丝“接下来该往哪里走”的茫然。
总裁办公室外间的助理们说话声音都下意识放低了,走路也踮着脚尖,仿佛生怕惊扰了里间那位刚刚指挥完一场史诗级战役的统帅。然而,坐在宽大办公桌后的程长赢,脸上却看不出太多胜利的喜悦。他面前摊着几分截然不同的方案,是公关部和战略部提交的关于“后沈哲瀚时代”长赢品牌形象塑造的建议。
一份建议“低调蛰伏”:认为长赢在此次风波中虽然胜利,但过程过于惨烈,牵扯过深,建议程长赢和公司保持一段时间低调,让事件热度自然冷却,避免被贴上“好斗”、“狠戾”的标签。
另一份则主张“高调转型”:建议趁机彻底淡化过去“地产商”的旧印象,全力宣传“科技赋能者”的新定位,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天工oS”、智慧城市等光鲜的未来业务上。
程长赢的手指在这两份方案上轻轻敲击着,目光却落在了窗外。城市的天空在雨后显得格外澄澈,但他仿佛能透过这片澄澈,看到那些依旧隐藏在暗处、未曾完全消散的审视和疑虑。低调?那意味着示弱,意味着将话语权拱手让人,意味着之前所有的斗争和牺牲,其正面价值无法被最大化的汲取。彻底转向科技?那是自断根基,地产开发至今仍是长赢的现金流和基本盘,而且,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都不对。”程长赢低声自语,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而清晰。他按下内部通话键,“通知公关部李总、战略部王总,还有苏总、陈墨,十分钟后小会议室开会。另外,帮我联系《人民日报》经济版的张主任,问问他们之前约的专访,如果还作数,我这两天就有时间。”
十分钟后,小会议室内。当程长赢说出自己的决定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程总,在这个风口浪尖主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会不会……太激进了?”公关部李总扶了扶眼镜,难掩忧色,“现在虽然我们赢了,但民间和国际上各种声音都有,不乏同情沈哲瀚、或者认为我们手段过硬的论调。这时候应该……”
“应该什么?应该夹起尾巴做人?”程长赢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做错了什么吗?我们是在阳光下,用合法合规的手段,扞卫了自己的权益,配合国家铲除了一颗毒瘤。如果我们自己都心虚,都不敢站出来说话,那外界会怎么想?那些支持我们、信赖我们的人会怎么想?”
他环视众人,继续说道:“低调,只会让谣言有滋生的空间。彻底转向科技,是畏难,是放弃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长赢的‘新生’,不是要割裂过去,而是要升华过去。我们要把这次事件,从一场单纯的、你死我活的商业复仇,变成一堂关于法治精神、商业伦理和企业家担当的公开课。”
苏晚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不能让公众的记忆停留在‘程长赢搞垮了沈哲瀚’,而应该是‘长赢集团作为守法企业的代表,战胜了破坏规则的黑暗势力’。”
“没错!”程长赢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我们要主动定义这场斗争的正义性。这不是私怨,这是正道对邪路的胜利。接受《人民日报》的专访,就是要在最权威的平台上,为我们自己,也为所有坚持走正道的企业正名!”
陈墨推了推眼镜,难得地发表了非技术性意见:“从数据角度看,公众情绪目前正处于一个需要引导的关键节点。主动发声,确实比被动解释,信息传递效率高出37.6%。”
战略部王总也反应过来:“程总高见!这是我们进行品牌价值重塑,将长赢品牌与‘正义’、‘担当’、‘创新’、‘坚韧’等顶级正能量词汇进行深度绑定的绝佳时机!”
方向既定,整个团队立刻高效运转起来。公关部连夜打磨采访提纲和应答策略;战略部梳理能体现长赢社会责任和科技创新的亮点项目;苏晚晴负责协调各方资源;陈墨则准备展示“天工oS”在协助执法部门追踪“衔尾蛇”过程中(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发挥的技术作用。
两天后,专访在长赢总部那间充满科技感与东方美学融合的会议室进行。面对着《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张主任和摄像镜头,程长赢换上了一身沉稳的深蓝色西装,没有系领带,显得既正式又不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