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王朝1627

关灯
护眼
第50章 小朱与老郭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想来就算是地主家雇工收麦,也通常是一日一结吧?”

    “堂堂大明工部,难不成要五年一结不成?”

    薛凤翔被这话挤兑得满脸通红,心中已是后悔万分。

    “臣愚钝,确实如陛下所说。”

    “陵寝开工需先备木料、砖石,因此第一年会多费一些,但也不至于到百万之巨。”

    “臣下去后与同僚商议,定会报个准确数目上来。”

    朱由检点点头道,“除了分期给付,还有别的方法吗?”

    薛凤翔脑中急转,却又短时间无法可想。

    秋日的殿中,明明凉风习习,他却觉得如坠蒸笼,汗出如浆。

    朱由检看着他这不堪模样,轻轻一叹,这才开口提醒道。

    “薛爱卿莫不是忘了魏逆遍布各地的生祠了么?”

    “朕听说各地祠堂奢华壮丽,所费不下万金。”

    “朕将这些生祠都划拨与你,你派人前去查探各祠堂可有大料可用,若不敷使用,便变卖折银也可以。”

    “到时候将账目报上来,还欠缺多少再议便是。”

    薛凤翔无言以对,诺诺称是。

    小小裱糊一下,朱由检重新将目光投向今日的主要议题??九边旧饷。

    朱笔写就的九百六十八万两,字迹鲜红如血,如同一道狰狞的伤口。

    这才是真正要命的难题……

    按现代人的思想来说,什么狗屁陵寝要花100万两!

    百年之后,一把火烧了,骨灰撒进长江黄河,干净卫生又大气!

    可惜,自己刚刚登基,羽翼未丰,根基不稳。

    只能乖乖掏钱修陵寝,否则一个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立刻就会被那帮文官的唾沫星子淹死。

    到时候哪怕是这些阉党,也要愤愤然以清流自居,以廷仗为荣了。

    这等不用做事的青史留名机会,可不是随便就有的。

    但九边的欠饷,不一样。

    这个问题若是搞不定,明年再叠加关中大旱……那星星之火,便真的可以燎原了。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看向了户部尚书郭允厚。

    “九边旧饷巨额逋欠,爱卿……可有良策教我?”

    郭允厚拱了拱手,那张老脸皱得像个苦瓜。

    “臣确有一些裱糊之法,却不敢称是什么良策,更不敢说是治国之方。”

    朱由检不置可否,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着他的下文。

    “其一,乃是‘还新拖旧’之法。”郭允厚开口道,“九边各镇,军饷大抵分作两块,一半是地方自行筹措起运的‘民运’,另一半,则是京师拨付的‘京运’。”

    “京运之饷,连年拖欠,已是常态。但这并不意味着边镇的将士们就一文钱都拿不到。”

    “只靠着民运的那笔银子和口粮,将士们勉强也能糊口,只是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因此,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