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王朝1627

关灯
护眼
第一卷·卷末感言(以及本书开书第100天庆祝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除了主角和高伴伴以外,我对很多人的刻画无法持续。

    例如孙承宗的“急和遗憾”,聊完踢去辽东了。

    例如卢象升的“接地气”和“认真”,聊完踢去蓟镇了。

    中央现在坐着高位的,很多我都懒得刻画,比如黄立极、李国普、杨景辰,属实是有点模板了。

    刻画得最成功的估计是朱由检了,现在大家应该都信他是牛马转世的了。

    【推进改革太过顺利的问题】

    明朝皇帝,在中央这里做事,文臣真的很难抵抗。

    特别第一卷其实也没怎么做事,就是京师新政、厂卫、内宫整顿、派出各种人马、三次日讲引出人地之争。

    清丈、反贪、京营整顿、京畿卫所这些东西都没动。

    嘉靖的大礼议、万历的国本之争,问题就在于给了文臣们一个“共同道德旗帜”,导致他们团结在一起。

    只要不搞这种级别的事情,皇帝的权威还是很大的。

    或者皇帝直接不要脸,做服从测试,一路杀杀杀、换换换,也能成功。

    比如天启,直接让魏忠贤立生祠,叫九千岁,就是典型的服从测试。

    又比如崇祯三年,居然把生员优免银给废了。

    这里面什么地主阶级、文臣阶级的反抗?那是半点没看到……

    等第二卷吧,写写北直隶地主、勋贵、中官的挣扎和痛苦。

    以及其他各省看到北直隶受宰割的连锁反应。

    【皇帝文的痛苦之处?纯吐槽】

    写皇帝文的作者真是上辈子折翼了啊。

    皇帝文难写的是,皇帝很大程度是无敌的。

    历史上的皇帝是不知未来,不知忠奸,甚至不知理论,但穿越者这些都知道。

    写小说最重要就是“突破压制”,没有压制就没有爽点。

    所以很多皇帝文要从小时候写起,上面要有太后,有权臣,大臣们会孩视他。

    这样才有足够的冲突去看。

    所以很多读者吐槽一些小说,说皇帝一直长不大,和柯南似的。

    根本原因是皇帝长大了,这种被压制的点就消失了,进入“无敌”的垃圾时间了。

    所以为了爽,就必须制造强有力的对抗角色。

    于是就有八大晋商、江南地主集群、还有啥来着?

    但这种强行塑造出来的对抗,往往会很降智。

    比如我刚刚开完大朝会对吧。

    马上切个场景,徐国公、保定侯(管京营)、灵璧侯(管红盔将军)坐到一个小黑屋里。

    然后说皇上马上要整顿京营了,我们搞点事情,制造些神鬼传说吧,让他知道一下厉害。

    掀一下流言,制造一下闹饷,让京营的人起哄说为什么登基大赏这么久都没发。

    然后皇帝下令勇卫营+净军~“神兵出击!”,一举碾碎。

    然后砍一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