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一轮裁员优化
内书堂中,经历过上次三人同坐一张条凳的尴尬事后,这里特地多放了几张方凳。
曹化淳丶刘若愚丶郑之惠,此刻一人坐着一张,腰背挺得笔直,神情肃穆,眼观鼻,鼻观心。
气氛比外面的天色还要压抑几分。
朱由检坐在上首,手指快速地翻动着一份奏疏——《提请内宫人事丶财税丶监察整顿疏》。
反覆修改了十几遍的奏疏,数据丶条陈各方面算是齐备了。
但一些大的决断,终究不是他们能定的,还是需要他亲自决断。
朱由检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张表格上,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内宫太监的人数和分类。
(附图,净军就是那支存在主义的军队,太监组成的哈。)
曹化淳四平八稳的汇报着。
“……是故,京中太监人数共计一万八千五百八十七人,其中查有年老体衰者五百七十二……冒额顶替……”
朱由检完全没在听。
开会时,不管领导是否已经看过了文档,下属都必须将核心内容再复述一遍。
哪怕是后世的网际网路公司,也少有能完全遵循高效开会法则的。
无他,领导的时间,总是比下属的更宝贵。
朱由检倒不是存心想听这些早已知晓的数字,他只是借着这个间隙,在脑中完成最后的推演。
现在,他已经思考完毕了。
——我的回合开始!
朱由检将奏疏轻轻合上,发出一声轻响。
“这份方案,还要改。”
“但整个节奏要分阶段来做。朕说,你们记。”
曹化淳立刻住嘴,从凳子上起身,躬身肃立,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高时明朝着侍立在旁的小太监递了个眼色,那小太监赶忙小跑着上前,在书案边铺开纸张,手持毛笔,准备记录。
“其一。”朱由检伸出一根手指。
“以十月一日为限,将所有年老丶空额丶冒名顶替的两千馀人,尽数清退。”
“将京中太监的总数,先压到一万六千人左右。”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最后落在曹化淳身上,语气加重了几分。
“这里面,冒名顶替的五百人,全部发到惜薪司做工。”
“至于那些真正年老的太监,务必安顿妥当。”
“若在京中尚有亲人,便将其亲人一并接到皇庄安置,给田给屋。若已是孤身一人,则统一安置到顺天府的养济院中。”
朱由检转向高时明:“给顺天府尹薛国观下一道旨意,让他立刻着手清查丶整顿宛平丶大兴两县及府城的养济院。”
“回头,让长秋以两宫的名义,捐一千两银子过去。此事,刊登在第一期《大明时报》的头版上。”
高时明点头领命。
他又将目光转回曹化淳:“这件事,你亲自去盯。养济院的整顿,宫中老人的安顿,都必须办得妥妥当当,切勿让朕丢了颜面!”
“奴婢遵旨!”曹化淳不敢怠慢,躬身领命。
朱由检继续开口,声音里已经没了刚才的温情,只剩下冰冷的漠然。
“其二,自十月一日起,至明年正月初一,共计三月。”
“每月一考,考识字丶算术丶经义三科,但以前两者为重。”
“不要吝啬银两和蜡烛,去宫外聘请最好的教习入宫,在宫中各处就近选址,开办夜课。”
“所有太监,下值之后,分批入学,按期考较。”
“用三个月的时间,逐步将净军之外的太监,裁汰到一万一千人。与万历朝的旧数齐平。”
“考核不通过者,一律发配惜薪司做工。”
他抬起眼,看着三人:“有问题吗?”
曹化淳张了张嘴,想说却又不敢。
还是高时明已经熟悉了这位陛下的风格,闻言温声提醒:
“陛下,这一下子多出来近三千人,惜薪司……恐怕容不下这麽多人。”
朱由检摇了摇头,神色不变:“无妨,惜薪司的事,朕等下会说,肯定容得下的。”
“臣明白了。”高时明见皇帝胸有成竹,便立刻闭上了嘴,不再多言。
“其三。”朱由检的声音愈发冷冽,“同样是十月一日到正月。净军的三千人马,也一并考核。考弓马骑射,考识字算术,考军阵治事。”
朱由检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告诉他们,往后,凡是外派边镇的监军,都将只从净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