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胤礽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想看看皇帝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他都打出“驱除鞑虏”的旗号,把皇帝说成“鞑虏”,皇帝还能与他和谈?
要知道,依胤礽对皇帝的了解,皇帝可是最恨别人说他是鞑子的。
他认为大清就是继承大明的正统王朝,是远胜过大明的存在。他认为他虽是满洲男儿,但比汉人还要了解汉学,决不允许旁人说他是异族,也决不允许别人怀疑他学识不够。
他认为他本人能力胜过朱元璋。
胤礽想知道,在他打出那样戳他肺管子的旗号后,皇帝会怎么做。
他摆出夏王的架势,文臣武将分坐两旁,召见清廷使节。
一看,嚯!还是熟人——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是被皇帝点出来的,他压根就不想来这兵强马壮,立志要恢复汉家山河的贺氏。但没办法,皇帝直接点了他出来。作为一直紧跟皇帝步伐的大学士,纳兰明珠只得遵命。
此刻,他正捋着美髯打量着打下大清半壁江山的贺氏君臣。虽然两次进攻都无功而返,但并不是说明清廷就胜了,只是贺氏没有赢而已。
群臣上奏皇帝,可以借这个机会向贺氏招安。
常言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贺氏两次进攻都没有结果,正是三而竭的时候。朝廷在这个时候给出丰厚的待遇进行招安,再重金拉拢贺氏臣子,总会有一些人动摇的。
当年,同样占据半壁江山的三藩不也是内部生乱了吗。
皇帝并不想招安,但目前他也没有好的办法。他只能接受群臣的建议,但安慰自己只是缓兵之计。总有一天,要把这贺含章押赴刑场,千刀万剐。
不错,如今已自立为王的贺氏主公,他叫贺含章。
在纳兰明珠看来,贺含章年纪不大,但极有威仪。听说他身体不好,但十二岁就敢出海,积累了大笔财富和不少人才。
清廷现在没有掌握他的弱点,甚至连他籍贯、父母何人都不清楚。
也压根不知道他十二岁之前的事,就好像凭空冒出个人一样。
纳兰明珠看着年轻的夏王,总觉得些许眼熟,但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压下心头的异样,递上皇帝圣旨。
胤礽打开一看,好家伙!皇帝居然要招安他!
给出的条件也十分熟悉,对,熟悉。
清廷承认他为夏王,给他发俸禄。两广为夏王封地。皇帝还会把六公主和硕纯悫公主嫁给他。
当然,条件是他们剃发易服,向清廷称臣。
……都已经打到黄河了,还说把两广给他,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连两广都没打下来呢!
前面的暂且不算,看到最后一条,胤礽简直瞳孔震惊:造大孽啊!
他也懒得再看这所谓的圣旨,直接撕碎。
纳兰明珠大惊:“王爷这是何意?”
胤礽相当光棍,“什么意思你看不出来?回去告诉你主子,我不接受他的招安,也不会接受和谈。要么我身死魂灭,要么你大清降下黄龙旗,向我投降。否则,绝不停手!”
诸将也都纷纷出言,“你杀我汉家百姓,夺我汉家河山,这笔账迟早要算的!”
“说什么招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