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继续买阵风都没想着买这货。
这个数字并不夸张,搁21世纪甚至连隐身机都不见得够得着,高振东已经是在非常保守的做估计,打埋伏嘛,高振东的老习惯了。
但是这个数字在其他没有经历过隐身战机毒打的同志们耳朵里,就是两个概念。
“多少0.5那不就是炊事班的一口锅那么大嘛!这也太夸张了!”要知道图-16这类轰炸机,雷达反射面积都是上百平方米起步!
不夸张不夸张,几十年后,我们还有飞在空中的巴掌呢。
高振东点点头:“这个数据,我还是有把握的。”
“那岂不是能把轰炸机被发现的距离,压缩到几十公里之内”0.5这个数字在高振东看来不算很优秀,但是这个年头的雷达同样也不够优秀。
“大致可以这么理解。”高振东笑道。
空装局的同志眼睛贼亮:“那能不能把飞机再做大点……”
果然,一旦压力尽失,部队的同志那个老习惯又回来了,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他就差把洲际轰炸机写到脸上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我不建议,主要是作战半径超过3500公里之后,代价就很大,但是意义却不大,对于我们来说,3500公里是一个坎,然而超过3500公里,作战半径就陡然上升到10000公里以上才有意义,跨度太大,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说,和我们的短时间之内的目标相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