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绪四年,八月廿八日。
绍绪帝下旨,今岁秋獮由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秦烈统帅,良国公秦业丶镇北侯曾达丶忠勇侯蓝继岳丶永昌伯卫定方随行,即日起秦烈帅队先行,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丁世晔丶中军都督曾令荃留京。
文臣部分次辅礼部尚书袁罡同行,秋獮相关衙署同行。首辅吏部尚书严泰留京。锦衣卫部分,北镇抚司镇抚使铁坚同行。另外,朱庸留在京城,邓修翼及其他相关内监同行。
廿八日下午,秦烈就带着队伍先走了,然后相关衙署于廿九日也走了。
八月三十日,斋戒中的绍绪帝接到兵部尚书姜白石关于辽蓟北狄的奏报,北狄竟串掇东夷扰边。这次姜白石也学乖了,他知道对于皇帝来说武事是皇帝最想证明自己治国能力的一环。他也不给什麽建议,直接奏请皇帝定夺。
果然皇帝下旨永昌伯卫定方帅兵五万驻守辽蓟线,务必保北靖。
九月一日永昌伯卫定方带着两个儿子就直接出发走了,卫定方走前对姜白石说,「军务紧急,调兵和筹措物资全赖贞甫兄后方运筹。」
九月二日,皇帝仪仗皇皇赫赫,自德胜门出出发去怀来。皇帝志得意满地在高台,邓修翼侍立在旁边,远远还有一些看热闹的百姓。
邓修翼看到了人群中的陆楣,心里轻轻说了一句:「德彰兄,再见!」
两日后,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便扑面而来。带着瓮城的关隘,在道中矗立,左右长城如飞带飘舞向两边山脊,仿若一只大手锁喉般,紧紧卡住了交通要道。
绍绪帝突然雄心壮志大发,令袁罡丶王政丶陆寄望和潘砚舟一起作诗,其中陆寄望的《乙丑随圣驾秋獮登居庸关有感作》最得圣心,令勒石。
诗云:
北狄烽烟接塞鸿,居庸一锁断征蓬。壁立千峰横铁马,河回九曲障层穹。
血凝霜叶秋痕紫,骨铸危垣夕照红。今逢海晏銮舆过,处处桑麻话岁丰。
是夜,邓修翼也写了一首:
独凭危堞望碧空,断垣萧瑟夕阳中。数奇李广催将老,十二金牌误尽忠。
箭痕犹带啼鹃血,山色仍凝战骨红。莫向桑麻问遗垒,寒沙无处认孤鸿。
绍绪帝在居庸关驻跸两日,才穿过长城,抵达了洋河河谷。抵达此处,绍绪帝才明白为什麽居庸关是京师屏障,他不由想起幼时听太子哥哥和英国公府的大公子李猛,论及太行八陉之军都陉之重要性。洋河河谷一马平川,如北狄破宣化,下怀来,则直逼长城下。倘若叩关破关,则直达京城。
而圣祖皇帝迁都盛京,天子守国门的意义也是如此。绍绪帝的眼前出现了太子和齐王两个哥哥神采飞扬的样子,他们都是先帝得宠的儿子,打马踏壑,饮泉群坳自然见多识广。若能让他也有这样的机会,他怎麽会显得如此平庸碌碌?
此次带着太子和二皇子同来,便是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他可不是偏心的皇帝。
想到两个儿子,绍绪帝发现自己后宫儿子太少了。不过,自己正春秋鼎盛,实无必要那麽快定下到底是谁,毕竟父皇是活过七十的。
于是绍绪帝召了两个儿子到身边,指着洋河河谷的开阔处,令两人当场作诗。
一盏茶的功夫,二皇子开口道:「启禀父皇,儿臣想抛砖引玉。」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