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力。
经历近十五年,英国公府的生意竟然遍布全国。南至广州,北至边漠,丝茶瓷马无一不做,一府之累资,竟敌一国一年收入。
「为何我们家生意能做如是之大?只是因为我们家有钱有权吗?」云苏问李信。
「回小姐,自然是因为有钱有权。但是老爷从不用权打压其他商户,盘剥乡里。主要还是用英国公府的权,借了官驿,通消息的缘故。」
「李信,这个话我不太懂,你详细说说。」管理庶务是李云苏两世为人最不擅长的,所以她需要快速学习。
「小姐可知一个消息从盛京城传到太原府需要几日?」
「两三日?」李云苏回想在父亲书房,父亲给裴桓荣写信,然后等收到回信,基本都是七日之事。故而她一直以为送信这个事情,是非常简单的。
「小姐,这是走了驿站军路。若民间往来,最长得两个月,最快也得一个月。盖因全靠步行。」
「那我们家,是用六百里加急?」
「加急倒也不用,正常四百里,便可三日到达。」
「是了,战场军情可救命。」
「老爷用此通商业消息,何处需粮,何处缺棉,消息往来远早于其他商贾。」
「其他商贾亦有消息往来,我家更快,则得先机。」
李信点了点头。
「这些人都在你这里?」
「在李仁处,我可用。」
云苏明白了父亲的布局。人在李仁处,用在李信处。那李义这个礼部尚书到底是干什麽用的?
「若我要给京城传消息,从保定便两日可达?」
李信道:「两日是马车行程,若用急递,一日可达。」
「你留京郊,只需书信往来,便可统筹全国?」
「京郊并非好选择,更好的选择当在淮安。」
「我再思虑一下。」
「是。」
「帐我不细看了,父亲信你,我自然信你。你统筹一下全国货物往来要目,我只要知道这个就成。」
「是。」
说完,李云苏提笔给邓修翼写了一封信。然后招来了李仁。
「李仁,把这封信送至槐花胡同。」
李仁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名字,「是。小姐,邓修翼差点死了。」
李云苏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怎麽了?」
李仁把京中消息都给李云苏说了一遍。
「你为何不早来报?」
「小姐,若陛下当时真杖毙了,报您,也无能为力,徒增伤心。若陛下不想杖毙,我们自然能救,不会看他去死。」
「宫中除了小福子,还有人?」
「有,太医院也有。」
「那你们为何看着叔父被杀?」
「小姐恕罪!」李仁跪了下来。「非我们看着左都督死,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