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天德帝笑着嗯了一声,但眼底却泛起了几分凝重。
身为皇帝,他看得很明白,草原政权,通常面临着一个死局。
不汉化,则骤兴猝灭;
若是汉化,以草原之勇武加上规范的朝廷组织和控制,短时间必可盛极一时,但在长远看,同样难逃腐朽堕落之死局。
可对中原王朝来说,碰见刚汉化的草原王朝,绝对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而眼下的北渊,若是真的开始文风渐起,那这趋势可就不妙了。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在天德帝的忧思中,明山先生又拿起第二份答卷。
“第二份答卷,来自凉国李仁孝。题为:四时。”
“不叹春残花事休,夏荫犹可系行舟。”
不少人面露疑惑,但那些成名大儒和才学高企之辈,则已经瞬间明白了李仁孝破题之路。
聂锋寒也看向李仁孝,期待着他接下来的两句。
“霜枫染就千山锦,雪里梅新又一头。”
明山先生的声音落下,整首诗的面目彻底展露在众人面前。
李仁孝的破题之法,也同样展露了出来。
你孟夫子不是说年逾古稀,羡慕年轻活力嘛,那我就告诉你,一年四季皆有其景,皆有其好。
春日的花残无所谓,夏日炎炎也可泛舟湖上,野渡无人舟自横,闲适而宁静。
秋日千山锦绣,冬日雪梅新出,每个时节皆有其景,皆有其趣,何必因为身处隆冬而叹。
这便是所谓【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四时之间,自有代谢,须顺天应时,随遇而安。
同时,又有【雪里梅新又一头】暗合了新的生机出现,体现四季轮回之意。
不过,在不少人看来,若平心而论,李仁孝这诗的确很不错,文采比方才聂锋寒的诗作更好,但在立意上,还是稍稍逊色了聂锋寒的作品几分。
虽然仅仅是稍逊,但在这种高手竞技的场合,差之毫厘,或许结局便会截然不同,就看孟夫子如何抉择了。
紧接着,明山先生又念了黎思源、王范等人的诗作。
这些人的作品虽然也都还不错,但比起聂锋寒和李仁孝二人的作品,还是稍有不如。
让众人意外的,是王范的作品。
本以为他就是运气好,捡了个漏,被叫上凑数的,没想到他的诗作,质朴而大气,比起黎思源等人也不遑多让,让不少人刮目相看。
相比之下,先前在青云台表演了一番七步成诗,吹嘘堪比曹子建的黎思源,就有些丢脸了。
比不过聂锋寒和李仁孝勉强可以理解,但连王范都比不过,着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终于轮到齐政了。
方才他张口便说自己在心头搞什么人生模拟,简直是故弄玄虚!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