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女君记

关灯
护眼
第405章 381章 韩华发威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李继隆不是第一次见王曾,却有点吃惊,因为王曾来时虽穿了官服,但整个人黑了不止一个色号,整个人都吐露着一股凌乱风——累的。

再结合他的家世和好学历,李继隆也能猜出来,河北官场大地震后他的压力也很大,不是他多管闲事,而是他多年和名义上的河西文官一把手,如今的河北使相李沆很熟悉了,这个人能力是没问题的,但追求是做一个“圣相”,那就很有问题了,简单来说就是喜欢摆造型趴坏了名声,那时候多亏石保吉是个超级勋贵加外戚,监军寇神宝又能干还给他台阶,大家还能合作为国——李继隆和他们军务来往密切,真比朝堂上的赵滋还知道李相公啥问题,所以敏锐地知道能在河北给他的北伐大军提供大后勤的必须要是这位根基身后的王曾,要是他都顶不起来,自己固然该打还是要打,却得考虑怎么和中央沟通了。

但今日一见,李继隆还没问,王曾看过赵滋和邦媛的任命后也就主动和他道:“曾受陛下所托,北来奉大王印绶,自此历任州郡,见识兵祸,今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臣子何须多问,河东西路州郡有七,定州,镇州,易州,雄州,棣州,深州全部在手,真定和蔚州虽不全,但也是缺粮草不缺人,今粮草征集下官都已经有数,刚去点了定州新建的粮草和武库,如顺利,接下来就要要开始动员徭役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王曾却已经变得实干许多,李继隆面如沉水心若惊雷,这是多么好的节度使掌书记。不,甚至是藩王国相的水平,千万别觉得后勤不重要,任何一个不错的将军都不会有这种想法的,只是没种时代每个民族,或者说每个阶级的武力不同,选择也不同。

汉时霍去病少年如此功业,那是因为他有一个愿意燃烧天下为他和他的大将之丰功伟绩买单的汉武帝以及汉武帝挖掘出来的桑弘羊。到了汉末流民军杀伤力巨大却往往没啥戏核心就在于这些人没有组织和后勤,走到哪儿抢的到哪儿,抢不到就饿死了。

而如今,宋已经成帝国了,赵滋的态度和赵邦媛的进取摆在那里,这一切还是要看河北出身的官员们能不能争气。

至此,李继隆只问了一个问题,“大军开拔,徭役不能定量,正好秋收,动员的起来吗?”

王曾笑了,道:“此谓之天命在我汉家,今秋气候好,除了郡主诱敌伤的粮食,全部入库,余者分百姓之粮。只本月,南面三州完全有力出老弱运粮。

没错,邦媛当初的气候判断就这样在神奇影响了河北大地的秋收。

至此,李继隆终于心踏实了,作为职业军人,剩下的战略他可以发挥了,他赌上家族和后半生的选择,不可以输。

别说耶律斜轸了,就是耶律休哥来了,他也得摁回去。

于是,开始铺陈军队,王曾因地制宜先从定州,易州动员徭役,同时以代王授权要来了几个大粮仓的开放权。

九月初九,斜轸派骑兵试图冲破飞狐,因为韩华强大的军事工程受阻,宋军中荆嗣看到时机,带着步军就敢来劫杀。

飞狐北侧险峻,但就那一条道你骑马只能跑那边,否则夏秋季节附近的草能把马腿淹没了,但是,要只有这必走的一条路,那宋军的能做的就多了,李继隆当时听杨淮橘和王曾双重推荐,都言此女有奇才才让她试试,但也以为也就铺垫铁蒺藜的效果,没想到韩华确实有脑子,铁蒺藜摆在地面上万一被躲过去了呢?要是简单埋一层万一人家后面的跑了呢,所以她由浅入深买了一层,计算着来的。

邦媛在河北的时候,农闲时大家一起讨论,都觉得战争是一个整体,你不研究敌人坛打仗那是胡来,所以韩华这个将作监是可以随时接收一线情报的,她正在指导着王曾派来的农民工挖土,闻言直接从沟壑里跳出来,跟寇沅芷确认道:“通判确认,来的贼帅是辽主之弟隆庆?”

沅芷点头,心想要不是知道你亲娘的刻骨之仇,你这出身辽地的头号带路党即使是我自己人也有点不舒服,这就纯粹她少见多怪了,邦媛在定州那几年她不知道,所以幽州辽东之地的眼线及初期间谍人员,全是这位说话不多的韩大将作干的,后来之所以改行了,那也是因为她在工砲守城方面的总抓能力实在是抢眼,无人替代那一种,要不是她的操作,杨淮橘无法守蔚州两年,也因此在大宋开始恢复实际掌控力恢复时,邦媛请旨哥哥,封她为玉田侯,加散官和真切给出了五百户的实封。

也因此,韩华知道她自己创造出来的间谍系统多靠谱,更因为早期恩怨那把这位辽国梁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