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山基地的平静下,涌动着出击的渴望。
元宝镇的情况大致摸清,但安南县城——这个鬼子在周边地区的核心据点,内部虚实如何,汉奸势力的具体动向,仍需亲眼去验证。
“我准备带小伍子,进一趟安南县城。”江河在宣布了这个决定。
三江红立刻表示担忧:“太危险了!县城不比元宝镇,那是鬼子的窝!”
大夯、二愣也纷纷请缨要一同前往。
江河摆摆手,“人多目标大。这次是去摸情况,不是去打仗。小伍子机灵,我们两个扮作卖山货的弟兄两个,不容易惹眼。”
他看向小伍子:“怕不怕?”
小伍子胸膛一挺,脸上带着少年人少有的老成:“咱两个连他娘的满洲国都耍过几次,小小的安南县城算什么!”
最终,江河和小伍子仔细准备了行头,破旧的棉袄,打着补丁的褡裢,里面装着些干蘑菇、野核桃之类的山货,看起来与寻常进城讨生活的山里农民别无二致。
挑选了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两人悄然下山,混在零星进城的人流中,向着安南县城走去。
越靠近县城,气氛越发压抑。城墙上的膏药旗刺眼地飘荡着,城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鬼子兵和点头哈腰的伪军保安团(俗称二狗子),对进出的人严加盘查,稍有不顺眼就是拳打脚踢,呵斥辱骂声不绝于耳。
现如今的安南县城,确实是小鬼子和二狗子的天下。
江河和小伍子低着头,学着前面人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褡裢递给伪军检查。一个二狗子士兵胡乱翻捡了几下山货,嫌弃地骂了句“穷鬼”,又推了小伍子一把,才放他们进去。
城内景象更是萧条。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关门歇业,开着的也是门可罗雀。行人面色惶惶,步履匆匆,不敢在街上多做停留。鬼子的巡逻队扛着刺刀明晃晃的三八大盖,迈着整齐而冰冷的步伐走过,狼狗吐着舌头,凶恶的目光扫视着路人,所过之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江河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将鬼子的巡逻路线、岗哨位置、以及一些挂着日文牌子的机关和军营位置默默记在心里。
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邹先生的“回春堂”医馆。邹先生是江河的旧识,为人正直,早先对江河多有帮助,也是目前江河在县城里为数不多可以尝试接触的人。
医馆的门虚掩着,里面光线有些昏暗,飘散着淡淡的草药香。邹先生正在柜台后整理药材,而一个穿着保安团军官制服的人,正背对着门口,和邹先生低声说着什么。
两人刚走到门口,小伍子就敏锐地听到了里面的对话声。他探头从门缝往里一瞧,看到那身“二狗子”皮,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邹先生和江河关系匪浅,此刻见有保安团的人在场,下意识就以为是在找邹先生的麻烦。联想到城里鬼子和汉奸的种种恶行,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小伍子当下抽出腰里别着的、用破布缠好的军刺,眼神一厉,就要冲进去噶了那个货!
就在小伍子要发力前冲的瞬间,江河按住了他的肩膀。
江河目光锐利,虽然那人背对着他,但那略显熟悉的侧影和说话的声音,让他迅速想起了什么。他低声急促喝道:“别动!自己人!”
小伍子动作一僵,疑惑地看向江河。
江河微微摇头,用眼神示意他收起军刺。他认出来那个是保安团的团副,姓洪,叫洪坤,是邹先生的老表(表亲)。本书在第四十多六章的时候提过:大夯、二愣最早用的那两支汉阳造,就是江河通过邹先生的关系,从这位洪团副手里买来的。这人虽然身在敌营,但良心未泯,以往做事还算讲些道义,对鬼子也并非死心塌地。
这时,邹先生抬眼看到了门口站着的江河和小伍子,先是愣了一下,待看清是江河后,脸上瞬间血色褪尽,吓得手里正在捡的药草撒了一柜台!他万万没想到,江河竟敢在这个时节,大模大样地闯到县城里来,还直接到了他的医馆!
“周……”邹先生声音发颤,差点喊出名字。
那个穿保安团制服的军官——洪坤,也疑惑地转过身来。他看到门口站着两个陌生的、衣衫破旧的山民,眉头皱了皱,但见邹先生反应如此之大,心中也起了疑窦。
江河却不慌不忙,拉着小伍子走进医馆,反手轻轻带上门,对着邹先生和洪坤拱了拱手,脸上挤出一丝憨厚的笑容:“邹先生,好久不见。俺们哥俩进城卖点山货,顺道来看看您。”他又看向洪坤,这次没有装作不认识,而是坦然道:“洪团副,别来无恙。”
邹先生紧张得手心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