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反应堆”屏幕上那一道稍纵即逝的命运轨迹分叉,其意义远超一次成功的技术验证。它如同在冰冷彻骨的宇宙深寒中点燃的第一簇篝火,不仅带来了宝贵的光明,更传递了足以融化绝望坚冰的温暖。那微小的、颤动的光芒,映照在陈远眼中,也点燃了昆仑基地内每一双曾经被“诸神黄昏”的阴霾所笼罩的眼眸。希望,这个近乎被遗忘的词汇,再次如同强劲的脉搏,在基地的钢铁脉络和每个人的血脉中搏动。
陈远提出的、在“虚无”扩张边缘建立“可能性绿洲”的战略构想,不再仅仅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它迅速被提升到与文明存亡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获得了理事会和李靖将军的全力授权。整个昆仑基地,这部为应对超自然危机而打造的庞大战争机器,开始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模式转换。它的目标不再是倾泻毁灭性能量,而是转变为凝聚和投射一种无形却更为根本的力量——文明的集体信念与主观能动性。
陈远站在已经完全激活的“道理反应堆”主控台前,周围环绕着数十面闪烁着复杂数据流和动态模型的全息屏幕。他的身影在幽蓝的光芒映照下显得有些单薄,但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经过先民精神洗礼和理性思辨淬炼出的坚定,却让他仿佛成为了整个行动不可动摇的轴心。
“启动‘文明信念共鸣网络’,”他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总控中心,清晰而沉稳,“第一阶段,构筑‘能动性’发射基底。”
命令下达,一场无声却波澜壮阔的集结开始了。信息八阵图的核心节点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负载状态,其内部繁复无比的能量回路与信息通道,不再仅仅是处理数据和能量,更像是化为了承载集体意识的神经网络。林璇手持洛书,立于八阵图的一个关键相位节点上,她闭目凝神,周身清辉流转,洛书之上先天八卦的虚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演、变化,她的角色至关重要——作为最精妙的“道理”协调器与放大器,她要确保这汇聚而来的亿万意念,其核心频率是“不屈”、“创造”与“希望”,而非杂乱的恐惧或盲目的狂热。
与此同时,一种微妙的变化发生在基地的每一个角落。从坐镇中央、意志如钢铁般的李靖,到煞气盈天、战意纯粹的白起;从沉浸于数据推演的研究员,到值守在能量导管旁、默默奉献的工程兵……所有人员都被接入了这个无形的“共鸣网络”。这不是精神控制,而是一种开放的邀请,一个共同的平台。每个人都被引导着,将注意力从外部那令人窒息的“虚无”暂时收回,转向内心深处,去观想,去共鸣。
他们观想大禹面对滔天洪水时,那双洞察水势、充满智慧与坚定的眼眸;
他们共鸣愚公在巍峨山岭前,那“子子孙孙无穷匮”的、超越个体生命尺度的决绝意志;
他们回味《推背图》所揭示的,那并非一条死路,而是充满无数岔路口与生机的动态未来图景;
他们更回想起脚下这颗蓝色星球上,数千年来文明历经磨难却一次次浴火重生的集体记忆。
渐渐地,一种难以用常规仪器完全捕捉,却能被所有参与者清晰感知的“场”开始在昆仑内部生成、汇聚、壮大。它温暖,驱散了“宿命”带来的寒意;它坚韧,如同百炼精钢;它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创造活力,与外部那吞噬一切的、冰冷的“虚无”形成了极其尖锐的对立。陈远面前的主屏幕上,代表“文明主观能动性系数”的数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攀升,并且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显示出高度的协同性与纯净度。
“场强达到理论阈值!洛书协调稳定!共鸣网络同步率百分之九十五点七!” 各单元负责人激动地汇报,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他们正在亲身参与并见证一个奇迹——将抽象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一种近乎实体的、可观测、可引导的战略资源。
陈远深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