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洪流:华夏的史诗

关灯
护眼
橄榄枝与铁荆棘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悄然展开。东方并未炫耀武力,但这座“规则之殿”和眼前这三位先贤,本身就是比阿瑞斯的军团更强大、更令人心悸的威慑。

    她定了定神,拿出了联盟预先商定的、看似诚意满满,实则包含多重试探的“友好交流项目”清单。

    圆桌之上,气氛看似平和,却仿佛有无形的弦在缓缓绷紧。

    雅典娜稳定心神,将那份由联盟精心拟定的“友好交流项目”清单,以神力幻化成一道金光流转的卷轴,轻轻推向圆桌中央。卷轴上用宇宙通用神文书写,条款清晰,措辞严谨,充满了奥林匹斯式的逻辑与修辞之美。

    “尊敬的东方贤者,”雅典娜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睿智与从容,“为增进我们两大文明之间的了解与互信,我方提议,首先开展以下几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作为和平新篇章的起点。”

    她开始逐一阐述,每一条都看似公允,背后却藏着试探的锋芒:

    “第一条,学术交流。我们希望能互派学者,进入对方的核心学府与研究圣地。奥林匹斯山的神学殿堂、阿斯加德的智慧之泉,都愿向贵方的智者敞开。同时,我们也渴望能派遣学者,前来学习贵方独特的‘道’与‘灵气’运用之学。”

    此条看似平等,实则意图直指东方力量的核心奥秘——“灵气”的修炼与应用体系。将学者派入对方腹地,更是最直接的情报搜集手段。

    商鞅闻言,目光依旧冰冷,甚至未去看那卷轴,只是淡淡道:“学术交流,互通有无,本是好事。然,国之利器,不可示人。涉及大道根本与文明安危之核心学识,不在交流之列。可互派学者,限于天文、历法、医药、农桑、工巧等民用互利之领域。且,入界学者,需遵守我方律法,接受必要监管,其活动范围,亦需双方共同商定。”

    他话语刚落,身前悬浮的《秦律》竹简便射出一道微光,在那金光卷轴的第一条后面,自动生成了一行细小的、却带着不可违背规则力量的东方篆文补充条款,将商鞅所言的核心限制,清晰地烙印其上。

    雅典娜瞳孔微缩,对方反应之快,界定之精准,完全堵死了她最核心的试探路径。而且,那自动生成的补充条款,带着强烈的规则约束力,意味着一旦她同意,这条就将以如此形式定下,再无钻营空隙。

    她按下心中的波澜,继续第二条:“第二条,技艺切磋。我们愿与贵方进行友好的技艺比试,包括锻造、建筑、航海、军事器械等领域。我们相信,智慧的碰撞能激发更璀璨的火花。”

    这一条,意在试探东方的工艺技术水平,尤其是可能用于战争的“工巧”程度,并试图在切磋中摸清其技术原理。

    这次,是墨子温和地接过了话头。他放下手中的机关鸟,那矩尺在他身前轻轻一转:“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墨家亦倡此道。然,技艺之用,在于利民,而非逞强斗狠。锻造可交流农具之坚,建筑可探讨民居之固,航海可共研风浪之御。至于军事器械……”他摇了摇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杀伐之器,有伤天和,非‘兼爱’之道,不在切磋之列。我辈工匠,当思以技止戈,而非以技助戮。”

    他话语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原则性。直接将对方试图窥探军事技术的意图,化解于“非攻”的哲学理念之中,并反过来提出了更具建设性的民用技术交流方向。

    雅典娜感到一阵无力。东方的应对,每一次都仿佛早已看穿他们的底牌,不仅精准防御,还能顺势将议题引导向对他们有利且无害的方向。

    她深吸一口气,提出了第三条,也是最具迷惑性的一条:“第三条,文化交流与信仰互鉴。我们愿邀请贵方的文化艺术团体前往神域演出,展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