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晨幕林夕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 老巷新声入梦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咱们的巷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做生意的。要是引进那么多商铺,游客来来往往,多吵啊!还有那些咖啡馆、民宿,跟咱们巷里的风格根本不搭,要是建起来,肯定会破坏巷子的原貌。”

    “我也反对!” 一位中年妇女站出来,她是巷里的老住户,家里有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要是游客多了,巷里肯定会变得很乱,孩子放学回家都不安全。还有那些商铺,肯定会卖很多零食、玩具,到时候巷里到处都是垃圾,多脏啊!”

    “我觉得挺好的啊!” 陈佳佳举着相机,笑着说,“引进商铺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巷子,还能让大家多赚点钱。我家的杂货店,以后可以多卖些巷里的特色产品,比如我妈做的酱菜、我爸编的竹篮,肯定很受游客欢迎。”

    “是啊,我也觉得挺好的。” 王奶奶坐在石凳上,手里织着毛衣,“我可以在院子里摆个小摊,卖些我蒸的红薯、煮的玉米,游客累了可以来歇歇脚,尝尝我的手艺。这样既能赚点零花钱,还能跟游客聊聊天,多好啊。”

    大家分成了两派,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有的坚持反对引进商铺,有的则支持,还有人摇摆不定,不知道该怎么选。原本团结的巷子,因为这件事,渐渐有了分歧。

    林夕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有些着急。她知道,引进商铺确实能给巷里带来更多的机会,但也可能破坏巷子的安静和传统,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发展旅游,又保护巷子的原貌和生活方式,成了一个难题。

    “大家别吵了,” 晨光站出来,声音温和却有力量,“我们先听听张科长的想法,看看引进的商铺具体是什么样的,会不会破坏巷子的风格,再商量怎么调整,好不好?”

    大家渐渐安静下来,张科长连忙解释:“我们引进的商铺,都会严格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风格装修,比如文创店,会用老房子改造,保留原来的门窗和墙体,只在内部做简单的装修;咖啡馆会采用复古的风格,用木质家具、老物件装饰,不会破坏巷子的整体风貌。而且,我们会控制商铺的数量和类型,以文化类、体验类为主,不会引进太商业化的店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关于游客管理,我们会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引导游客有序参观,还会安排志愿者在巷里巡逻,维护环境卫生和秩序。另外,我们还会跟居民们签订协议,保证商铺的经营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比如规定商铺的营业时间,不能太吵,不能占用公共区域等。”

    大家听了张科长的解释,心里的顾虑渐渐消了一些。李爷爷皱着眉,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那…… 那你们一定要保证,引进的商铺不会破坏巷子的风格,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是出了问题,我们就不同意。”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保证!” 张科长连忙点头,“我们会跟居民们一起制定商铺管理规定,大家一起监督,有问题随时调整。”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一起商量着引进商铺的具体事宜。有人提议引进一家 “老物件博物馆”,展示巷里居民捐赠的老物件;有人提议引进一家 “传统手工艺作坊”,让游客体验织布、刺绣、木雕等手艺;还有人提议引进一家 “银杏巷茶馆”,用巷里的井水沏茶,让游客尝尝老巷的味道。

    林夕和晨光则提议在巷里设置一个 “银杏巷故事墙”,把巷里的老照片、居民们的故事展示出来,让游客了解银杏巷的历史和文化。他们还计划组织一个 “银杏巷导览队”,由居民们担任导游,给游客讲述巷里的故事,带领游客参观老建筑、体验传统生活。

    经过反复商量,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确定了引进的商铺类型和数量,还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定。张科长看着大家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