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一百零八好汉闯三国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九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二十九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12页)

他重新坐回主位,端起一杯新换的温酒,目光沉沉地盯着郁保四,像一头打量猎物的饿狼。

而郁保四,则依旧负手而立,神情淡漠。

他任由那四道杀气腾腾的视线将自己锁定,心如平湖。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在周昕大军的消息传回之前,他与这位多疑的太守之间,还有一场漫长的心理战要打。

话分两头。

会稽太守府的灯火彻夜未熄,王朗与郁保四的心理角力无声无息。

而在城外数十里,夜的深处。

一支庞大的军队,正无声地在旷野上潜行。

夜已三更。

月亮躲进了厚重的云层,星光稀疏,投下的光冰冷微弱。

风刮过江东丘陵的枯草,出沉闷的悲鸣。

一万多名江东子弟兵,口中死死衔着木枚,马蹄用厚布紧紧包裹。

甲叶的低沉摩擦声,兵器偶尔的轻微碰撞声,都被压制到极致。

所有细碎的声音汇聚成一股令人心头悸的暗流。

战马偶尔不安地打个响鼻,立刻被骑手捂住口鼻,低声安抚。

空气里混杂着泥土的腥气,士卒的汗味,还有一种独属于战前的铁锈味道。

杀气。

如此规模的夜间行军,竟能做到这般寂静,将王朗沿途布下的简陋哨探尽数蒙过。

这既是孙策治军严苛的体现,也印证了周瑜对王朗的评价。

此人,长于清谈,拙于实务,非将帅之才。

军队的最前方,一名身形挺拔的年轻将领勒住马缰。

他一双眼眸在夜色里亮得惊人,正死死盯着前方的黑暗。

江东“小霸王”

,孙策。

他身旁,是年纪稍长,面容沉稳的叔父,孙静。

“伯符,前面就是查渎了。”

孙静的声音压得极低,却难掩其中的激动与紧张。

“周公瑾此计,神鬼莫测。

你看对岸,果然灯火稀疏,防备松懈至此!”

孙策的嘴角挑起一抹弧度,年轻的脸庞写满了自信。

他继承了父亲孙坚的悍勇,更有着属于自己的野心与谋略。

“叔父放心。”

“王朗老儿,腐儒一个,好虚名而无实干。”

“他麾下周昕、虞翻虽有几分能耐,终究要听命于他。

公瑾在固陵那边大张旗鼓,宣扬我军水土不服,足以吸引他全部的注意。”

“这查渎渡口,便是他防线上最致命的软肋!”

孙策的目光扫过身后。

黄盖,身经百战,此刻闭目养神,手却紧紧握着他的铁鞭。

周泰,沉默如铁,靠着一棵树,视线从未离开过对岸,全身肌肉蓄势待。

凌操,早已按捺不住,反复检查着自己的佩刀。

潘璋,眼神里透着一股亡命之徒的狠厉。

这群虎狼之士,是他纵横江东的底气。

看到他们,孙策胸中的豪情几乎要喷薄而出。

大军在距离查渎渡口约两里外的一片密林中停下。

一路急行军,即使是精锐之师,呼吸也变得粗重。

孙策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

他抬头望向河对岸,那片模糊的黑影就是王朗军的渡口营寨。

营寨中,只有零星几点火光在寒风中摇曳,随时都会熄灭。

守卫的身影稀稀拉拉,姿态懒散。

一切,都和计划中预想的一模一样。

“传令!”

孙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

“全军就地休整半个时辰!”

“喝水,磨刀,整理队形!”

“半个时辰后,准时总攻!”

“诺!”

将领们低声应和,命令被迅传达下去。

一万多人井然有序地坐下,解下水囊,小口啜饮着冰凉的河水。

更多的人拿出了磨刀石。

一下。

又一下。

黑暗中,那细微而密集的摩擦声汇聚在一起,仿佛无数毒蛇在吐着信子,让林间的空气愈凝重。

孙静走到孙策身边,看着侄儿那张年轻却充满威严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

兄长若在天有灵,见伯符如此,当可含笑。

“伯符,此战功成,渡江之后,会稽腹地再无险可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