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书七零:开局送走渣爹继母

关灯
护眼
第25章 分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或许,他们应该先去村委会借个小推车来的!

吃了没有经验的亏啊!

背在身上或许会好些,但是拎着确实很累!

好不容易回到知青点,所有人都累趴下了。

老知青们都回来了,正在准备午饭。

几人正好把买来的大米给蒸上。

看到新来的知青们拎着粮食回来,老知青们就猜到他们去镇上买粮食了。

刚下乡的时候,家里还有政策上都有补贴,日子还能好过些。

等一年后政策补贴没了,日子就难了!

“你们去镇上了啊,今天没有牛车,你们是走去的吗?”

问话的是陈秀英,是个很和气的女知青。

闻言,几个人都默了默。

村里原来是有牛车的吗?

来回一路上就遇到几个人,也都是走着的,都没想到还有牛车这茬。

许南星也没想到,连忙打听,“陈知青,咱们村是有牛车的吗?牛车什么时候才有啊?”

“村里人就逢年过节、初一十五赶大集才去镇上,所以只有这个时间才有牛车。”

初一、十五的话,那不就是用的阴历。

农村确实习惯用阴历。

还好自己手机可以看阳历和阴历。

今天确实运气不好,不是初一、十五,没有牛车可以坐。

不过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得问问。

“陈知青,咱们知青每个月有没有肉票啊?还有其他票呢?”

知青的补贴,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到不到得了你手里。

“咱们知青下乡第一年,每个月有8块钱补贴!你们几个新来的,下个月就可以领到了,这个补贴可以领一年。

还有票的话,咱们知青是按照居民标准发放。咱们每人每个月发放半斤猪肉票、三两菜油票、27斤粮票。过年节的时候,还会发布票、糖票、火柴票、煤油票、肥皂票这些,每样也都不多。”陈秀英耐心的回道。

听到每个只有半斤肉、三两油,几人忍不住咂舌。

许南星也记得原主的记忆里,京市的居民标准是每人每月供应1.5斤猪肉票、半斤菜油票的。

两地的配额,差的确实有点多了。

至于粮票,她也不知道每个月27斤够不够吃的。

因为在现代的时候,她很少吃米饭,晚上甚至不吃。

不过没关系,肚子饿的时候,可以偷偷吃空间里的食物。

许南星还顺便问了许多其他的问题。

昨天晚上实在是太累了,吃饭的时候快睁不开眼了,吃完饭回屋子倒头就睡了,所以都还没来得及问。

她先问了些上工的事。

才知道,原来上河村今年开始实行定额工分制。

之前很多年,实行的是出勤工分制度。

成年男劳动力一天工分10分,18岁以下未成年男人一天6分到8分,成年妇女劳力一天8分,未成年或老年妇女一天5到6分。

这种平均主义成分比较大的计酬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造成很多人上工了,却不出力、磨洋工的境况。

每年收成都逐年减少。

而现在实行的定额工分制,也叫“小包工”。

像是之前,同样是锄地,过去是男女老少一起干,男的8到10分,女的6到8分,干多干少都是这么多。

现在则是,同样一块地,一共300分。然后包给几个人干,干得多,赚得多。

你一个人干也好,几个人干都行,3天干完,还是5天干完也行,工分还是这么多,你们自己分配。

就不存在磨洋工,混工分的情况了。

还有一些积肥,送公粮,打猪草等等,这些多数是用定额工分来完成的,

比如送公粮,挑一担100斤的谷子送到粮点,就有1分7厘工分。

还有打猪草,每一百斤草记2分,有的人一早上也可弄8到9分。

一百斤……

百斤……

听到一百斤猪草,竟然才值2工分的时候,许南星有点欲哭无泪。

她之前就打算学其他小说女主一样,也选择打猪草。

她是肯定不能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