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成了蜜糖色。夏彬从包里翻出一个老式随身听,按下播放键,卡带“咔嗒”一声启动,《春之声圆舞曲》的旋律裹着轻微的电流杂音流淌开来,瞬间填满了整个病房。夏彬握紧女儿微微发凉的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掌心沁出的薄汗——他知道,女儿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夏林果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父亲的手,试图让义肢独自承受全身的重量。金属支架发出细微的嗡鸣,像是在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压力。当她试探性地迈出第一步时,“当啷”一声脆响惊飞了窗外的麻雀,瓷砖地面上映出她微微颤抖的身影。可即便如此,少女还是挺直了脊背,像初次登台的舞者般扬起下颌,眼神里满是倔强与坚定。
夏林果的妈妈站在一旁,早已捂住嘴泣不成声,眼泪顺着指缝不断滑落;马小跳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跺脚,像是在为夏林果打节拍;路曼曼举着手机录像,镜头却因激动而剧烈晃动。而夏彬笔直地站在女儿身后,像守护军旗的卫士,眼神里燃烧着比任何军功章都要耀眼的光芒。窗外,晚霞把云朵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仿佛整个天空都在为这场特殊的舞蹈鼓掌。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暮色中,夏林果笑着望向父亲,眼中盛着星辰大海——她终于明白,有些翅膀,是要用疼痛来铸就的;而父爱,从来都藏在那些严厉的目光背后,化作最坚实的铠甲,护她一路前行。
接下来的日子里,康复训练成了夏林果生活的主旋律。义肢带来的疼痛远超想象,每一次行走、每一个简单的屈膝动作,都像有无数根针在扎着骨头。夏林果的额头上常常布满汗珠,衣服也被汗水浸湿,可她从来没说过一句放弃的话,只是咬着牙,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康复师教的动作。夏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从不劝女儿停下,只是默默地守在训练室的角落,在她摔倒时第一时间冲过去扶起,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揉着她受伤的地方,低声说:“我的果果,最坚强了,再坚持一下就好。”
为了让女儿能更好地适应义肢,夏彬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联系到了国内顶尖的康复专家团队。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就陪着夏林果去康复中心训练;晚上,等女儿睡熟后,他又会坐在书房里,研究芭蕾与义肢结合的可能性。书房的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关于芭蕾技巧、义肢设计的书籍和图纸,有的图纸上还画着密密麻麻的批注,是他熬夜查资料、咨询专家后记下的重点。夏林果的妈妈看着丈夫日渐憔悴的面容,心疼不已,却也只能默默地为他泡上一杯热茶,陪他一起度过那些漫长的夜晚。
马小跳和路曼曼也没闲着。他们发动了全班同学,一起为夏林果收集励志故事和鼓励的话语,有的同学还亲手画了漫画,上面画着夏林果戴着义肢跳舞的样子,旁边写着“夏林果加油”;每天放学,他们都会拎着水果和零食来到病房,给夏林果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分享同学们的祝福。马小跳还特意为夏林果制作了一个加油视频,视频里,每个同学都对着镜头说了一句鼓励的话,最后还一起合唱了夏林果最喜欢的《天鹅湖》插曲。当夏林果看到视频里同学们那一张张充满真诚与鼓励的笑脸时,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这么多人在陪着她、支持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夏林果的进步越来越明显。她不仅能够熟练地使用义肢行走,还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夏彬带着夏林果来到了曾经熟悉的练功房。推开练功房的门,看着眼前熟悉的把杆、镜子,夏林果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这里承载了她太多的回忆,有初次学舞的笨拙,有获奖后的喜悦,也有受伤前的汗水。
夏彬打开音响,熟悉的《天鹅湖》旋律缓缓响起。夏林果深吸一口气,抬起脚,缓缓地走向把杆。她的义肢与地板接触时,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她这段时间的坚持与努力。她扶着把杆,开始做热身动作,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认真、那么专注,眼神里满是对舞蹈的热爱与执着。渐渐地,她放开了把杆,开始独自起舞。虽然义肢让她的动作没有以前那么轻盈、那么流畅,但她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与自信。她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仿佛要把所有的痛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