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我就一混子啥也不会

关灯
护眼
第34章 主公,请听我解释!(加更一章)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心软,开始还救济一两个,后来吴有用制止了:你就这点粮能救几人?

    在狗蛋的提议下,他们给遇到的每一个逃难的家庭,都在宣扬:往西南走!过了南阳后南下,如果襄樊没有吃的可以继续南下,在南边有一个能吃饱饭的地方。

    最后人传人,传到最后就成了:“往南走,那里有个神仙建的地方,吃喝不愁,衣食无忧,人们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于是,和滚雪球一样,往荆州的难民潮形成了,每个向南的人都怀揣着希望,盼望着能找到那个人们口口相传的乐土。

    待得吴有用知道人们口中传出的话时,他们已经到达圉县,这是蔡邕的老家,众人打算多呆一段时间,怎么也得让这个十年没回来的老者祭祭祖。

    听到路过的流民兴奋的谈论着南方乐土时,吴有用长叹一声,真也好,假也罢,至少你们去了长沙,我还能管得了你们呐。

    一众人来到蔡邕的老宅,这可以算是蔡氏这一支的族地了,在当地那也算是妥妥的一方豪族。

    看着眼前连片的屋舍,跟蔡邕洛阳的两进小破院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蔡邕没敢惊扰太多人,带着众人低调的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由于长年主人未归,仆人都被族老遣给了其他人了,房屋最多按时打扫和修葺一下,所以看起来还能住人,就是冷清很多。

    到了自己的地盘了,蔡贞姬那就像出笼的小鸟,彻底放飞了。就连蔡文姬脸上都放松不少,多了不少喜色。满屋子都是贞姬的欢声笑语和她拉着黄月英和吴双到处参观炫耀的声音。

    待安置妥当,吴有用看天色还早,遂叫上黄月英和许劭出门逛逛。

    为什么叫上许劭这个电灯泡?还不是因为这都跑到蔡邕的老家了,说好的机缘呢?只能让他出去感应一下。要不是怕惊世骇俗,吴有用早给他头上支个天线了,信号不好我有法儿。

    三人逛到了城中的大街,只见前面围着一群人。

    一个略带山西口音的中年妇女嚷道:“额们丝在是么钱了!各位大爷们醒醒好,把这小女子买了么。不然额们都滴饿死喽。”

    只见道边跪着两人,一个中年妇女,看起来虽说蓬头垢面的,但是从脏的看不出原色的衣着材质上,以前的生活并不差。一个二八年华的年轻女子跪在一边,长发披散,透过乱发看到瓜子脸上满是污渍,瞧不清长相。

    吴有用三人好奇的围了过去。就此时,一个年约五十,衣着不凡的老者也踱步过来。

    眼见四个衣着不普通的贵人被吸引了过来,中年妇女喊的更卖力了(抱歉用普通话了,山西话翻译起来太费劲):“各位大老爷!这小女子可是我们任地一等一的红倡,那吹拉弹唱,跳舞唱歌样样都是一等一的!”

    五十岁老者捋须看着,不置可否。吴有用反应寥寥,许劭表情有些古怪。

    黄月英看着在初春的料峭小风吹拂下,跪地的女子因为衣衫单薄,抖个不停。天生心软的她哪看得了这个?管你什么歌舞多好,和她有什么关系。

    看着黄月英可怜兮兮望着自己,吴有用纳闷了半天,这什么意思?想吃糖了?在看到黄月英又看向那女子时,才恍然大悟,得,心软的毛病又犯了。

    正在吴有用咳嗽一声准备开口时,那老者说话了:“敢问作价几何?”

    中年妇女一看有戏,眼珠一转道:“五两金子!”

    周围众人一片哗然,开什么玩笑,这个时节,你知道五两金子是多少么?你这小女子是镶金的?就是老者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