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关灯
护眼
第70章敌后尖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p>

战略方向既定,一个代号为“星火”

的绝密计划开始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紧锣密鼓地筹备。

向拯民亲自从各军严格遴选了三百名精英。

他们有的是身手矫健、经验丰富、多次在生死边缘徘徊的老兵斥候;

有的是精通地方方言、熟悉山川地理、能在陌生地域如鱼得水的本地子弟;

有的是头脑灵活、机变百出、善于伪装融入各种环境的机灵鬼;甚至还有几个身怀绝技、懂得爆破、医术、打造器械等特殊技能的匠人。

共同点是:对华夏光复事业无限忠诚可靠,意志坚韧如钢,具备极强的独立生存、判断和作战能力。

在武昌郊外一处人迹罕至、戒备森严的隐蔽山谷营地,为期三个月的“魔鬼特训”

开始了。

总教官只有一个——向拯民本人。

他深知,这些战士将面临的,是比正面战场更为凶险复杂的局面。

他将自己掌握的部分越时代的特种作战理念,与这个时代的实际条件、技战术水平巧妙结合,为这些未来的敌后尖刀量身定制了极其严苛的训练科目:

敌后生存:如何在荒山野岭、敌占区腹地,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长期野外求生,辨别可食用植物、捕猎、寻找安全水源、设置陷阱捕捉猎物或预警。

隐蔽与伪装:学习利用夜色、地形地物潜行匿踪,制作利用草木、泥土的简易伪装,扮演不同身份(行商、流民、僧道、乞丐、工匠)所需的神态、语言、行为细节,如何混入敌占区城镇而不露破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0章敌后尖刀(第22页)

情报搜集与传递:如何敏锐观察、准确记忆、快绘制简易地形图和布防图,如何使用密写药水、约定暗号、设置“死信箱”

(秘密情报传递点)等原始而有效的情报传递方法,确保信息链不断。

小分队战术:三人、五人小组的精密协同作战,突袭哨所、伏击小队、破袭桥梁仓库、遭遇战快脱离等战术的配合演练,强调无声战斗和一击即走。

特种装备使用:熟练使用改进后更短小精悍的燧短铳、强力的淬毒手弩、锋利的精钢匕、攀爬城墙屋宇的飞爪索钩,以及学习制作和使用简易爆炸物(如改进威力的炸药包)和(猛火油罐)。

心理与抗压:通过反复灌输民族大义和必胜信念,结合极端环境下的极限训练(如长时间孤身荒野、模拟被围捕),锤炼战士们在孤立无援、身处绝境时保持冷静、做出正确判断和坚持到底的钢铁意志。

训练极其严酷,甚至可以说是残忍。

野外生存训练,让他们在深秋的深山里与野兽争食,茹毛饮血;

抗审讯训练,模拟被俘后可能遭遇的各种酷刑(鞭打、水刑、饥饿、精神折磨),考验其生理心理极限,确保即使被捕也绝不吐露机密;

实战对抗演练,使用的虽然是未开刃的武器和特制的、裹了石灰粉的训练弹,但拳拳到肉,刀风凛冽,受伤挂彩、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险象环生。

有人因意志崩溃或身体无法承受极限而被无情淘汰,但更多的人,在向拯民近乎苛刻的要求和他本人始终以身作则、同甘共苦的带领下,咬碎牙关,凭借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故土的忠诚,硬生生挺了过来。

三个月的风吹日晒雨淋,他们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如同饱经风霜的岩石,眼神却愈锐利沉静,如同潜伏的猎豹,身上凝聚起一股精悍、内敛而又随时可能爆的危险气息。

在无数次同生共死的训练中,他们彼此之间也形成了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便能心领神会的深厚信任和默契。

雪魄偶尔会悄然来到训练场边缘的树影下,它似乎明白这些人在进行着关乎未来的重要准备,从不打扰,只是安静地在远处趴伏着,用它那琥珀色的瞳孔,深邃地注视着山谷中挥洒汗水与血水的艰苦磨砺。

三个月时间转瞬即逝。

三百名精英,最终有二百八十人通过了包含极限体能、复杂技能、严苛心理测试在内的最终考核。

他们已然脱胎换骨,眼神坚定,动作利落,配合无间,成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最顶尖的敌后渗透与作战专家。

结业仪式选在深夜,简单而肃穆。

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呜咽的夜风和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向拯民站在整齐的队列前,目光如炬,逐一扫过这些面容坚毅、仿佛由钢铁铸就的战士。

“你们,”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