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以贪治明

关灯
护眼
第37章 租赁房,豪宅的处理方法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p>

紧紧贴著京师城墙,再往外一步,就到城墙之外的地方。哪怕比其他边坊热闹些、更有活力些,也掩盖不了,黄华坊本身的偏僻。

在以官员、勛贵为核心运作的明代社会里,这两个阶层,才是真正享受大量人力服务,以及生活便利的群体。

而城镇之中的就业市场,又偏偏是以服务业为核心承载的。

小到端茶倒水的服务员(堂倌小二),大到什么高伙律师(讼师)、註册会计师(帐房),乃至明代大名鼎鼎,牛笔者年入高达白银千两的绍兴师爷。

这些,其实都是服务业。

就业市场的活跃与否,直接关係到房价的涨跌。就业情况好的地区,其房价一定不会太低。

这一铁律,即便是在大明,依然是生效的。

紧贴皇城东安门的江彬宅、太液池西南的钱寧宅,无疑是卡在了这大明京师的核心地段。

不仅靠近大明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心处,周边,从各部官员扎堆匯聚的奉天门外中央官署区、到太液池旁转为皇室服务的內官监、尚衣监、司设监等等。

无论是服务於宫內採买的商家,还是就职於服务这一眾官吏的商铺、行脚...

可以说,若是在这种地段,一个人都找不到活干,那放眼整个大明,他想找到活的概率恐怕是微乎其微。

换而言之,江彬几人的宅邸,因其房舍眾多,且死过人的缘故。宅邸价值,在这个地区已经是很低的了!

若非实在太大,別说白银万两,就是千两、百两,怕是都无人问津。

而所谓的“死人”问题,谁会在乎

百姓在乎吗

在乎!

前提是,他们得没有温饱之忧。

若是自己都快要饿死了,那他们还在乎住的地方死没死过人再在乎下去,就是没死过人的宅子,都特么得死人了...

很不巧,或者说,很巧合的是,如今的嘉靖二年,恰恰是一个京师,尤其是京师外城的百姓温饱,开始难以为继的时刻。

只要有活干,有钱赚,有粮吃...

有活下去的希望在,他们绝对不会在意那遮风挡雨的住所里,有没有某些“阿飘”邻居的存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