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高兴。苏大学士更是对他寄予厚望,鼓励他继续努力,在会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成为举人后,林夏并没有立即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他知道,自己虽然在乡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那些来自名门望族的考生相比,自己在人脉和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于是,他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在地方上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为将来的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恰好此时,县里的衙门正在招聘文书。林夏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举人身份,成功应聘。在衙门里,林夏主要负责处理公文、撰写文案等工作。虽然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林夏却做得十分认真。他从每一份公文中了解到县里的各种事务,学习如何处理政务、协调各方关系。同时,他也结识了一些在衙门里工作的官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官场的规矩和技巧。
在工作中,林夏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和才华。他处理公文迅速准确,撰写的文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赞扬,逐渐被委以重任。有一次,县里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案件,涉及到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这个大户人家在县里势力庞大,许多官员都不敢轻易得罪。但林夏却不畏权势,深入调查案件的真相。他通过仔细研究案件卷宗、走访证人,最终找到了关键证据,将罪犯绳之以法。这件事情让林夏在县里名声大噪,百姓们对他赞不绝口,他也因此得到了上级的提拔,成为了衙门里的一名主簿。
随着在地方上的工作经验不断积累,林夏对官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深知,在这个王朝中,要想真正为百姓谋福祉,就必须要有更高的权力和地位。于是,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林夏决定再次踏上求学之路,前往京城参加会试。
京城,作为大乾王朝的政治中心,繁华热闹,车水马龙。林夏来到京城后,被这里的景象所震撼。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行人熙熙攘攘,穿着各异。然而,林夏并没有被眼前的繁华所迷惑,他深知自己来京城的目的。他找了一家简陋的客栈住下,然后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会试的备考中。
会试是大考,竞争比乡试更加激烈。参加会试的考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其中不乏名门望族的子弟和才华横溢的学者。林夏知道,自己要想在这场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他每天早早地起床,背诵经典、练习写作。晚上,他则在灯下研读历年的会试真题和名家的文章,分析其中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在备考的过程中,林夏也结识了一些来自其他地方的考生。他们有的是富家子弟,有的是寒门学子,但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 通过会试,进入仕途。林夏与他们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进步。在这些考生中,有一个名叫苏逸的人,他与林夏关系最为密切。苏逸是苏大学士的侄子,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青年。他对林夏的才华和品德十分钦佩,经常与他一起探讨学问、交流对王朝局势的看法。
会试终于来临,林夏怀着紧张而又坚定的心情走进了考场。考场内戒备森严,考官们严肃认真地监督着考试的进行。林夏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他仔细阅读题目,然后开始答题。这次会试的题目涵盖了经史子集、治国理政、兵法谋略等多个方面,难度较大。但林夏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对每一道题目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答。他的答案既有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又有对现实问题的独到见解,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考试结束后,林夏走出考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感觉自己在这次考试中发挥得不错,但结果如何,还要等待放榜。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林夏并没有闲着。他利用这段时间,四处拜访京城中的学者和官员,与他们交流思想、拓展人脉。他知道,在这个王朝中,人脉关系对于一个人的仕途发展至关重要。
终于,放榜的日子到了。林夏一大早就来到了榜前,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