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就颇为空虚,防卫自身尚且勉强,更别说分兵前去支援友军了。
于是陈洛手下的这支闲置的有生力量,就接下了这个任务,一路穿插袭扰逆贼的同时,是朝着舒城而去。
这就是他们原本的计划。
只不过经过这些天的厮杀,他们是深刻地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打仗是会死人的!
自己手底下原本有三五百人乃至千人,一阵冲杀过后,可能就会死掉几十上百,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看着记忆里一副副鲜活的面孔骤然消失,再也不会出现。
这样的冲击并非一瞬间的事情,它不是彗星砸落,而是连绵阴雨,在心头不断降下,仿佛永远不会停歇。
故而帐内的众人对此稍有分歧。
“庐江郡可离荆国太近了,那些逆贼反叛之后,率先攻打的郡治恐怕就是那儿,何况现在九江郡内都出现了逆贼的踪迹,想必庐江郡更是早早陷落了。”
“张将军说得不错,那些逆贼骤然起兵,恐怕庐江太守将求援信送出来已是极限,而且那也已经是近一个月之前的事情了,现在庐江郡只怕早已经沦陷。”
“嘶,那我们率军前去,岂不是羊入虎口?”
这些悲观态度者,大多都是认为庐江郡根本挡不住荆国反叛的第一轮突袭,自己过去,完全是在硬送人头。
当然,倒也不乏持支持去庐江、救舒城者。
而他们更多事从战略意义上进行考虑。
“如果舒城没有沦陷,那么我们前去支援,乃是振奋人心的举动啊,在那些逆贼的后方安插下一枚钉子,那对整个战局都是有相当的象征意义。”
“对对对,而且就算庐江郡失守,但现在那些逆贼忙着北上,岂不是说明他们后方空虚?”
“嘶,也有几分道理,那我们从九江郡潜入后方,那不就是出其不意?若是将失守的舒城再度夺下……那刘濞老贼估计都要气炸了吧。”
大帐内争执一阵,多数人还是选择支持陈洛的提议。
毕竟他们敢于加入这支讨逆队伍,就是想着建功立业,平定动乱。
哪怕他们心中对于死亡本身有些畏惧,但对于逆贼就没带怕过。
尤其是灌夫,神色最为兴奋。
自己这次从军,虽说确实是担心阿父年迈,加上战场刀枪无眼,容易受伤。
但如果只有这一点原因,他要做的应该是劝住灌孟,让阿父不要随军出征厮杀。
而他选择亲自跟了过来,其实隐隐是有想建功立业的心。
好男儿,功名只在马上取!
大汉承平日久,想要通过搏杀来换取封赏的机会是极其罕见。
要知道开国之初,封出的那上百位彻侯,哪怕是萧丞相都在军营里长久住过,更别说其他人了。
可文帝朝罕有战事。
朝廷的那些将领,常常望着库房内打磨得锃亮却无用武之地的兵器,长吁短叹。
没有战事,那武将晋升的途径就剩下熬资历和找关系。
可哪个有抱负的将领不想像当年韩大将军那样,率百万兵,出函谷,破六国,再驱逐匈奴,立下不世之功。
或者学当年的楚王,带着三万士卒朝着自己十倍的敌人冲锋,哪怕不能取得曾经巨鹿之战的那般辉煌,但死在战场上,总比在府内蹉跎,白白辜负大好年华要好。
灌夫曾经是有想进京谋个武将位置的想法,但因为现实如此,便选择了放弃。
当下,机会摆在面前,自己是不愿意再放弃了。
帐内其他人早就身居高位,唯有他纯粹靠着这场战争厮杀,获得不菲的功勋。
哪怕陈洛的决定听上去激进了些,但自己依旧坚定支持。
不少年轻将领,心思同样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