拢门阀大族势力,同时也是提拔新贵,压制老牌豪门。
“朕想换立储君,皇叔以为如何。”
姬淳心里有换储想法,如果姬清影长大后真能如谶语那般,那正是帝室急需能统兵作战的皇族。
高平王姬?心想,陛下的太子如今也有23岁,李夫人所生的楚王姬清田和姜贵人生的赵王姬清川资质更为普通,莫非陛下是想立三公主?三公主姬清影自小确实与众不同,更有王气傍身,假以时日,或真能“御天下”。
“太子废立,事关重大,陛下若要换储君,难道是想立三公主?”姬?问道。
姬淳点头道:“正有此意,三公主甚得吾心,朕要为大周未来一统天下做铺垫。如果影儿真是那能一统天下之人,那必然不甘为人臣子。太子有帝王之仪,也有帝王之术,同样不甘受制于人。朕也怕太子不能容陈妃母女,此正是朕所忧心之事。倘若此事处理不好,不仅会引发日后同室操戈,祸起萧墙,更是我姬氏皇族隐忧。不如趁朕还在,就解决此事。”
作为帝王,姬淳深知天子必然对功高盖主的功勋臣子极为忌惮,兔死狗烹之事屡屡发生,也是深怕臣子一朝得权势,必将威胁天子,倾覆整个皇族。
在自己和整个皇族的生与死面前,哪怕明知道会影响国家和社稷安危,那些君王照样会杀害功臣。自古皆是如此,这就是人性。既然如此,就不要让这一切发生。
“太子已被立了10余年,陛下可知一旦要废太子,势必引发朝堂纷争,而且自古尚未有女子立为储君。老臣心中是这样想的,正因为清影是公主,尤其统率大军征战天下,反而最不会引发皇族矛盾,同时又可避免外姓将领掌握重兵。”
高平王姬?终于说出他为什么尽力栽培三公主的原因,出身帝王之家,作为太宗和圣德皇后幼子,文帝之弟,姬?知道君王对自己的兄弟,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宗室兄弟远比外姓将领更为防备。
除非君王自身就有如太祖太宗那般能统兵作战的能力,不然怎么可能给予自家兄弟兵权去征战天下。
但三公主身为女子,又是皇族,倘若赋予兵权,也不会影响天子地位,既能保皇族平安,又能替天子一统江山,这所有矛盾都迎刃而解。
身为太宗神武帝唯一在世的子嗣,高平王姬?当然不忘自己父皇一统天下的心愿,每一位姬氏皇族心中都有这样目标。
而这就是姬?给出的方案,谶语的目的是提高三公主的地位和声望,获得帝室重点培养,以公主身份为未来掌兵打下基础。
毕竟在这时代,像自己母后圣德皇后那般自己称帝,都已经是惊世骇俗,一度引发群臣反对。圣德皇后依靠着自己娘家是天下第一豪门洛川杨氏的支持,并且承诺待太子长大后,将帝位归还,依靠自己的政治手腕最终实现女子称帝。
至少母后最后将帝位归还给自己的兄长,但倘若说要立三公主为储君,虽然公主是姬氏皇族,但这未来继承人又该如何选?传给侄子?还是公主自己的孩子?
但周帝姬淳却不这样想,作为父亲,深知自己这两个孩子,都不是甘于人下,尤其是太子,材疏志大,心里承受能力较弱,表面看起来有帝王之气,内心隐藏颇深,但这都是在没经过大风大浪考验下。如果自己没得选,那么太子也确实是储君唯一人选。
但既然有三公主姬清影,虽然年纪小,但心里承受能力应对能力远超过实际年龄,尤其是在关键时候的抉择。虽然年纪还小,但姬淳相信女儿的抉择力,同时他能看出三公主也是一位非常果断的人。
这是姬淳非常看重,身为帝王,需要的正是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逆境时候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