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歌影山河

关灯
护眼
第26章 姬清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再未有大战过,刀剑入库,将士们安于太平也许久,之所以最后没有举兵攻梁,不仅受困于灾害,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此外自己还想着能修缮宫殿,作为前世就热衷于大兴土木,各地建造宫殿行宫的姬清山来说,这一世虽然他不想再成为昏君,但如今的宫殿,经历了自己祖父和父亲两代帝王40多年,一直未有变动,已经显得那么的老旧,自己住的也很不舒服,也该修葺一番。

    而这些都需要钱,现在最缺的也是钱。

    周帝姬清山召集左相沈仲,右相陈如海,户部尚书田无恤,礼部尚书李承继等几位朝中重臣来昭阳殿共同商议如何解决财政危机,如何开源节流。

    姬清山坐于昭阳殿内中央正北处的御榻之上,诸位大臣纷纷在殿内两侧锦席上跪坐。

    户部尚书田无恤陈述道:“陛下,今年不可再减免税赋了,去年陛下广施仁义,为百姓赈灾,国库已耗费巨资,并且免去灾区民众一年税赋,如今灾情已经过去,是该恢复税赋。”

    礼部尚书李承继道:“当时陛下刚登基不久,怜惜灾区民众,便下诏对全天下人许诺,免灾区税赋一年,如今还未满一年,岂能恢复,尚书大人难道不知君无戏言吗。”

    户部尚书田无恤忙拜道:“此前旱灾和水灾,皆发生在我大周最主要的粮食产区和主要税赋区域。因此国库才会如此捉襟见肘,臣并非想让陛下失信于民,还望陛下恕罪。”

    姬清山看向左相右相,问道:“有什么能尽快获取钱财,解决国库紧张。”

    诸位重臣互相看了看彼此,一时之间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那么除了恢复征税,诸位爱卿就没别的对策了吗?”姬清山冷冷说道。

    就在召集重臣之前,姬清山私底下召见左相陈如海,姬清山非常看重这位父皇大力提拔的能臣,如今又是国舅,登基以来,也多次委以其重任。陈如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得姬清山的认同,但如此方案也需要征求群臣的意见,君臣二人商议如何说服朝中重臣。

    右相陈如海禀道:“陛下,臣有一策,可解陛下燃眉之急,可让国库充盈。”

    姬清山面露喜色,“右相,快请说。”

    “陛下,诸位大人,如今虽然国库紧张,但那些豪门世家大族,各地方上的那些豪强,巨贾他们手上掌握巨大财富,不仅威胁到朝廷官府,也挤压百姓生存,此乃朝廷一大忧患。臣有一策,既可解决陛下的顾虑和朝廷资金紧张,也能借此削弱那些豪门世家的经济实力,同时又能让他们愿意掏出钱支持我大周。”

    右相陈如海对殿上的君臣说道:“陛下可以以表彰为国捐献财物的名义,授予那些豪门世家权贵,还有巨贾们爵位,捐献5000两黄金或是同等价值的绢帛可授予国公爵位,2000两黄金或是同等绢帛可授予乡侯,1000两黄金或是同等绢帛可授予亭侯,爵位可世袭,但没有食邑,朝廷只需授予他们爵位即可。如此可将那些豪门世家和巨贾的财富转移至国库,削弱他们的财力,同时爵位由可以给他们荣誉地位和安全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商贾,虽家有巨资,却因身份低微而缺乏社会地位和安全感,更会一掷千金换取爵位。”

    礼部尚书李承继说道:“不可,右相大人,这岂不正是卖官卖爵吗,封爵乃是授封给那些为我大周做出巨大贡献的有功之臣,又岂能是花钱来买?更不用说是给那些卑微的商贾。”

    陈如海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他们献给陛下献给大周大量财物,解决国库资金紧张,岂能说没有贡献?朝廷封赏有功之臣,还要赐予大量食邑,而给这些捐赠朝廷财物的豪门巨贾,同样也是功臣,而且还无需付出一户食邑,只是以爵位赏之,又有何不可。”

   &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