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口,东旭明儿个还得照常上工,炖鸡汤这活儿,索性就劳烦妈您来张罗。”
“外头市价,一只不错的母鸡大概一块钱。”
“您去挑一只,炖得烂烂的,我给您一块二。”
“您要是乐意,这事就这么定下。”
“明儿个我见到砂锅里冒着热气的鸡汤,钱立马给您。”
她话说得干脆利落,不像儿媳对婆婆,倒像是街面上谈生意一般。
贾张氏眼珠一转,心里飞快盘算。
一块二,刨去鸡本一块,能净落两毛钱!
这活儿轻松,不过费点柴火工夫,炖好了汤,自己怎么着也能先喝上几碗鲜的……
这简直是送上门的便宜!
贾张氏立刻拍板:
“成!就这么说定了!”
“明儿一早就我去买鸡!”
“秀秀,你可是当着东旭的面说的,到时候可不能赖账!”
黄秀秀淡淡一笑,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嘲讽:
“瞧您说的。”
“我如今是坐月子的人,还能为了一只鸡骗您?”
“往后这日子还长着呢,我不想安生过了?”
贾张氏自然也听出了那话里的刺儿。
但看在即将到手的两毛钱和香喷喷的鸡汤份上,她只当没听见。
撇撇嘴,心满意足地盘算着,明天去哪家摊贩能挑到更肥便宜的鸡去了。
.......
几天后的夜晚。
大前门小酒馆已近打烊时分。
原本冷清的堂屋里却陆续走进了二十来人。
这些人彼此都面熟。
多是前门大街一带开裁缝铺的掌柜或能主事的。
有仍守着自家小本经营的私人老板。
也有已纳入合营、身为公方经理的。
他们被引到角落里坐下,个个面色忐忑,相互间只点头示意,低声寒暄都透着几分心不在焉的谨慎。
白天时,他们陆续接到口信,说是街道办的苏远主任晚上在小酒馆有要事相商,请务必到场。
这话一听,不少人心里当即就“咯噔”一下。
这场面,听着怎么那么耳熟?
上次粮食价格疯涨那会儿,苏主任不就是这般把几家大粮商请到小酒馆“商量事”吗?
结果呢?
那四个蹦跶得最欢的粮商,后来可就再没见着影了!
一想到这儿,众人只觉得脖颈后头凉飕飕的。
这哪是商量事,分明是鸿门宴啊!
可害怕归害怕,谁敢不来?
这位苏主任年纪虽轻,手段却厉害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