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二三十块的进项,抵得上平时好几天的营收了。
陈雪茹安静地站在苏远侧后方,看着众人的反应,手心却微微沁出汗来。
几天前,苏远轻描淡写地告诉她,从区委黄书记那儿拉来了轧钢厂五千套工作服的订单时,她惊得差点说不出话。
等听到合同要求半个月内先交付三千套时,她更是觉得天旋地转。
五千套!
半个月交付三千套!
这怎么可能?
雪茹丝绸店就算把那十台缝纫机全天候开着,人歇机器不歇,一天撑死了也就能出五十来套。
半个月,满打满算不到八百套,连三千套的零头都够不上!
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她当时就急了。
虽然知道苏远能耐大。
但这样硬接明显做不到的订单,岂不是自找麻烦?
还会损了他的名声。
可苏远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只笑着说他有办法。
直到今晚来到小酒馆,听到他对这群裁缝铺老板们说出“代加工”的计划。
陈雪茹才恍然大悟。
继而震惊不已。
原来生意还能这么做?!
把订单拆开,分给同行一起做?
这简直闻所未闻!
苏远自己倒没觉得有什么稀奇。
在他来看,这就是最基础的“代加工”模式。
后世那些大品牌哪个不是这么干的?
自己掌握设计和渠道,生产外包。
无非是他把这个概念提前到了这个时代,并且规模搞得稍微大了点。
他相信,这种分散接单、集中交货的模式,以前肯定也有人小范围做过。
只是没人像他这样,光明正大地把它当成一个解决大规模产能问题的方案提出来。
在场的裁缝铺老板们低声交头接耳了一番,犹豫的时间并不长。
没办法,现在生意实在难做。
不管是私营还是合营的铺子,一天到晚也接不到多少活,机器和人手时常闲着。
店里就算只有两三台缝纫机,三四个人,一天加紧干出十套,就能稳拿二十块钱加工费,这可比等零散客上门强太多了!
更何况,这事儿是苏远主任牵头。
换作别人,他们还得担心对方是不是骗子,拿了货不给钱。
但苏主任的为人……
虽说外面传他手段厉害,有点“阎王”脾气,可还真没听说他坑蒙拐骗、说话不算数过。
他点头的事,那就一定有保障。
想通了这点,众人不再犹豫,纷纷开口应承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