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毕竟外公也是为了自己好。
好在这些大儒不信
“各位前辈,何必在这口舌之争。”
关键时刻,陈恪又站了出来。
“陆王心学之诞生,与王相公也脱不开干系。”
“他老人家说过,善恶皆是自己判断的,无需迂腐的遵从,所谓真正的道理,能不能成为道理,皆在我心。”
“读书养性的功夫,每个人当去掉自己私欲的障蔽,扫除心中偏见,而恢复显露内心固有的天理,才是真正的大善!”
“此为致良知。”
轰隆!
突如其来的雷声在这一刻炸响。
整个大炎皇宫凝聚黑云,仿佛灾祸降临,如此天象,再次引来各方惊动。
整个帝京的读书人都沸腾了,唯有老百姓惶恐不安,以为是什么大的劫难,直接烧香拜庙,祈祷天下太平。
宫门之内的陆鸣渊稍稍回过神来,淡笑道:“这下全部齐了。”
这位身为文圣三弟子的水镜先生,念着陈恪口中的新真言,微微低喃:
“我心即是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心学的三句话,胜过千言万语,超过了大部分圣人教诲。
不少大儒看着天上的惊雷,显然这句话已经得到了天道的认可。
他们神色迷茫,有很多理学一脉的学子,不断低声念叨着:
“难道我们真的错了.”
“天理.难道真的不可信?”
“本我之道.才是对的?”
“轰!”
忽然,一道金色雷霆落在陈恪的身上。
在他的身上不断流转,宛若成千上万的金色龙蛇。
这些细若游丝的电弧汇聚成了一个新的儒家真言——“知”
金色文气汇聚的“知”,很快遁入了陈恪的体内。
这一幕,让现场大儒当场震惊。
“居然是两个本命字!”
“据说只有十三境的圣人,才有可能凝聚两个本命字!”
“天道也认为陆鸣渊是被冤枉的?”
水镜先生眼中浮现出欣慰之色:“两个本命字,起码已经有了成圣的条件。”
同时,他挪向陆鸣渊的目光中,充满了思索。
陆王心学的三道真言,皆是被天道认可。
也侧面证明了陈恪的话语是正确的。
看来这